羅援少將:美國的炮艦政策可以休矣

時間:2010-08-06 13:25   來源:新華軍事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最近在東盟高峰會上説,美國在南中國海也有利益,美國必須維護。世人聽後驚詫,美國在相距十萬八千里的南中國海有什麼利益?希拉裏説,有航行自由的權利。什麼“航行自由的權利”?説白了就是有把炮艦擺在別人的家門口炫耀武力的權利,就是有通過炮艦窺視人家家中秘密的權利。5月25日,奧巴馬總統簽署的一紙《2010年海軍建設概念》,把美國的所謂海上利益描述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美國海軍要鍛造的六大核心能力:一是前沿存在;二是威懾;三是海上安全;四是海上控制;五是力量投送;六是人道主義救援。所謂“前沿存在”,就是我美國的炮艦可以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橫行霸道,把我的安全邊界前推到別人的家門口。所謂的“威懾”,就是你不聽我的話,我就揍你,哪有這樣霸道的強盜邏輯?所謂“海上安全”,就是要保證我的炮艦神聖不可侵犯,只有我的安全,豈管他人的不安全?所謂“海上控制”,就是馬漢海權論的翻版,誰控制了海上咽喉要道,誰就控制了海洋;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全世界。所謂“力量投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指的是戰爭力量的投送,絕對不會是和平力量的投送。所謂“人道主義救援”,我們當然希望是普遍意義的“人道主義救援”,而不是只對美國人和美國的盟友實施“人道”,而對他人實施“霸道”。從以上對美國的《2010年海軍建設概念》的解讀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它仍然在堅持冷戰思維,仍然在奉行炮艦政策。這和希拉裏國務卿在東盟高峰會上所説的“通過對話、磋商解決爭端”,“反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大相徑庭,她在南中國海所反對的,其實正是美國在朝鮮半島所大行其道的。美國對事、對人向來就是這樣,説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人一套對己一套。雙重標準,雙重人格。

  我們把光圈再放大一點,把美軍最近在亞太地區的一些軍事行動放在一個大的棋局中來看,就會發現美國正在進行大的部署調整,戰略重心正在向亞太地區傾斜。它在我國的周圍已經形成了“三鏈一圈”的遏制圈。“三鏈”就是以西太平洋的三道島鏈為基礎的三道封鎖線。第一島鏈就是日本列島、琉球列島、臺灣、菲律賓一線,美軍在這裡主要是提高駐韓美軍的戰略機動能力,加快美日軍事一體化進程。第二島鏈就是火山群島、小笠原群島、關島和馬利亞納群島一線,美軍在這裡重點是提高戰略威懾和打擊能力。第三島鏈是指夏威夷群島一線,美軍主要是在這裡強化指揮控制機能,增強戰略投送和保障力量。除此之外,美軍還在我周邊擺子布勢,加強戰略預置,對我形成了一個遏制圈。從最近的軍事行動來看,美軍將最先進的F-22隱形戰機部署到夏威夷,號稱與已經部署在關島、阿拉斯加的F-22戰機形成空中三足鼎立之勢;在海上派遣剛剛改造成軍的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動力攻擊潛艇到韓國的釜山、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以及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形成海上三足鼎立之勢。與此同時,美軍頻繁地在亞太地區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剛剛結束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是該演習課目有史以來參演國最多的一次;世人矚目的美韓“不屈的意志”演習剛剛告一段落,美韓“乙支自由衛士”演習又要登場;除了多邊的聯合軍演之外,美國還和一些國家保持著傳統的雙邊演習,例如“肩並肩”、“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等,本來就不太平的太平洋,被美國攪得更加不太平。

  美軍在亞太地區頻頻出手,意欲何為?我們只要看看它在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就可以明白美國的戰略意圖了。美國在亞太地區有五大軍事同盟,其中三個(美日軍事同盟、美韓軍事同盟、美菲軍事同盟)都設在這一線,美國和臺灣雖然不存在軍事同盟關係,但有實質性的軍事合作,美國一直將臺灣視為它的盟友,美國堅持向臺灣出售先進的武器裝備,實際上就是想把臺灣牢牢地綁在它的戰車上,把臺灣變成阻止中國東進大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由此看來,美國在第一島鏈已經部署了一條軍事封鎖鏈,試圖將中國封死圍堵在第一島鏈之內,使“中國龍”變成一條“中國蟲”。臺灣從美國人那裏購買來了先進的武器,自以為得意,以為有了安全保障,實際上是在替人作嫁衣裳,幫助美國遏制中華民族的崛起。

  當今的時代,已經是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美國再靠炮艦政策維護自家的安全,已經違背歷史潮流了。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依靠炮艦政策贏得了戰爭,卻留下了伊拉克問題、阿富汗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比戰爭問題的解決棘手得多、難辦得多。你雖然實行了軍事佔領,但你最終還要撤出來,而撤出來後留下的爛攤子,將是美國永遠擺脫不了的噩夢。美國需要轉變思維方式了。世界範圍內的事情,應該全世界人民説了算;一個地區的事情,應該由本地區的人民説了算;一個國家的事情,應該由本國人民説了算。能把自己家的事情管好就不錯了,美國到處伸手的炮艦政策可以休矣!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