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關注度驟升 西方臆斷中美必有一戰

時間:2010-07-26 09:47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海軍正全面進行世界上最具野心的擴張。”這是5年前美國國會調查局對美國政府的一句“忠告”。在此後的5年裏,從國會到白宮,都頻繁對中國海軍力量增強發出警告,近來更有美國學者做出“中美海上必有一戰”的驚人論斷。該假想稱,2015年,在一場美中政治危機後,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將被中國導彈擊沉。中國專家金燦榮説,1996年臺海危機時,美軍太平洋司令曾嘲笑中國如何把士兵送過海,而到了2006年,時任美國防長已驚呼中國大陸擁有的軍力遠超應對臺海的需要,“這種説辭的變化表明,中國海軍確實取得了公認的成績,但顯然,在海上,中國是一個新玩家,相比于在這裡縱橫了100多年的美國,中國對海權的關注還僅停留在‘胎兒期’”。一位瑞典專家則説,縱觀世界史可以發現,所有歐美強國對海權都高度重視,直到今天美軍仍奉行“把敵人消滅在海洋,而不是把他們帶到我們的國土”的原則,因此不難理解,當中國變得強大時,中國海軍很容易觸碰到“西方人的敏感神經”。

  美國輸掉2015年美中海戰?

  “中美兩國海軍將註定有一種緊張關係。”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普蘭在美國《外交》雜誌6月號的文章中對中美海上對抗態勢做出了這樣一個判斷。卡普蘭説,這是因為,為確保能源安全,未來中國軍力向海外延伸,而美國海軍卻習慣了在全球自由航行。在他看來,南中國海是最值得關注的地區:“這裡在21世紀的重要性有如海灣在20世紀的重要性。”這並非該專家第一次作此表述。半年前,他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警告稱,“美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和中國展開‘微妙冷戰’,在21世紀的某段時間內仍是可能的”,因此“雙面下注”應該是美國繼續執行的政策,“一方面,會有(美國)官員和中國談(兩軍合作),同時要以中國為假想敵進行戰爭推演。”

  比卡普蘭的説法更驚人的是美國海軍中校、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卡。他今年初在美國外交雜誌《世界事務期刊》撰文宣稱,“中國2015年將與美國發生海上激戰,最終中國海軍大敗美方‘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按照克拉斯卡的假想,在這一事件爆發前,中美外交危機便已稍露端倪,但西方國家並沒有預料到這場政治危機會突然失控,“美國甚至仍派遣‘喬治華盛頓’號在中國沿海進行例行巡邏,藉以明志”。而中國也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發射導彈擊沉了這艘海上巨無霸。他描寫道:“喬治華盛頓”號中彈後斷成兩截,並在20分鐘後沉沒,美軍共4000名將士殞命,“美國75年的海上霸主地位終結,北京取代美國的國際新秩序新篇章從此掀開”。

  在日本,也有關於中美或起海上衝突的預測。日本自民黨政策調查委員會一位“鷹派”副會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中未來在海上“可能擦槍走火”,但那是雙方試探性的較量,如果真的發生一戰,美國一定不是單方與中國作戰,一定會把日本捲進來。他還認為,美中未來海戰的爆發點很可能在臺海或朝鮮半島周邊,因為這樣美國可以喚起更多國際關注。至於日本是否會同中國發生海上衝突,這位副會長態度肯定:“現在不是是否會發生衝突的問題,而是應該發生衝突的問題。中國海軍已多次從沖繩海域和宮古島之間的‘公海’通過,這是示威,日本應有所回應,否則,等到中國海軍完全強大起來,日本想回應都難!”

  對於美國學者的大膽設想,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説,“國防文學總是充斥著對即將爆發的戰爭的遐想,而中國總是在吸引這種關注”,“不過,中國的確正在採取一種更具對抗性的策略,來維護其在該地區的利益。”事實上,在近一段時間以來的西方媒體上,充斥著對中國海軍實力大增的關注。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4月29日分析中國海軍在軍演中突破“第一島鏈”時説,“中國已不再害怕維護在公海上航行的自由。”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卜大年近期在國會作證時聲稱,“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已經超出最誇張的預測”,“我還從未見過像中國海軍發展速度一樣快的軍隊。中國總有一天會獲得制海權”。日本《産經新聞》5月的一篇文章感嘆道:中國海軍“漢”級核潛艇2004年“侵犯沖繩與石垣島周邊領海時”,日本海上自衛隊評價中國潛艇“聲音如同敲打破鑼”,但6年後的今天,“在自衛隊口中,我們再也聽不到他們飽含優越感的評論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