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美國對臺軍售的叵測居心

時間:2010-01-11 15:18   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李鵬的文章,題為:美國對臺軍售的叵測居心。全文摘要如下:

  2010年1月6日,美國政府不顧中國的多次強烈反對和交涉,正式批准向臺灣出售先進的愛國者-3型導彈。對此,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相關官員在三天內五次發表措辭嚴厲的談話,敦促美國糾正錯誤,撤銷和停止對臺軍售。美國在兩岸關係緩和與改善的背景下,依然堅持對臺軍售,其叵測居心可見一斑。

  時機選擇煞費苦心

  美國此次批准對臺軍售,在時機選擇上可謂煞費苦心。這次美國國防部批准的軍售項目是布希政府在2008年10月卸任前提交給國會審議的。布希政府任期內提出的軍售方案,由奧巴馬政府來最終批准和執行,本來就是美國企圖減輕對臺軍售可能招致中國反對壓力的一種策略性做法,是企圖製造這次軍售只是歷史遺留問題的藉口。

  奧巴馬上臺之初,考慮到國際金融危機和對中國的需求,考慮到要為奧巴馬訪華營造良好的氛圍,美國政府一直推遲和擱置對臺軍售問題。但是,奧巴馬政府從來沒有放棄對臺售武,而是不斷透過美國的智庫和學者放話,鼓吹大陸的武力威脅,為隨時恢復對臺售武作輿論準備。當國際金融危機稍有緩解,奧巴馬成功訪華後,美國便迫不及待地將對臺軍售問題擺上日程。

  此外,美國批准對臺軍售是在臺灣立法部門修法通過限制美國部分牛肉産品的進口的一天后。正當島內各界憂慮美國是否會借軍售問題進行報復時,次日美國國防部就正式宣佈批准對臺軍售,如果不是刻意選擇,時間點上不可能如此巧合,很明顯是想借此向臺灣當局、各政黨和臺灣民眾傳遞某些資訊。

  政治意圖昭然若揭

  2005年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和突破性進展,正朝著建立和平發展新局面的方向邁進。美國雖然表面上不斷表態樂見兩岸的和解,希望兩岸之間進行各領域的交流對話,但實際上對兩岸關係發展還是有著很深的疑慮。美國一直擔心兩岸關係發展速度太快、兩岸交流過於密切,會損害到美國在臺海地區的戰略利益,希望找機會凸顯美國在臺海問題上依然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美國在延宕多年後批准對臺軍售,就是希望借此凸顯大陸對臺軍事威脅依然存在、強化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敵對意識、加強臺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並增強馬英九當局與大陸進行協商談判是的籌碼,提升馬英九當局的談判信心,給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投下新的變數。而美國此次只是賣給臺灣愛國者導彈,而沒有涉及到其他的武器,不排除只是投石問路,為今後影響兩岸關係預留更大的空間。

  此外,美國政府在牛肉風波在島內鬧得沸沸颺颺的時候宣佈批准對臺軍售,很明顯是想將美國牛肉問題與軍售問題脫鉤處理,在某種意義上是在向臺灣當局和臺灣民眾宣示,美國不會以美臺貿易糾紛影響到對臺灣的戰略支援。

  惡劣影響不容忽視

  雖然美國對臺售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但在某種程度上會破壞兩岸關係改善的氛圍,會給臺灣島內某些政治勢力發出錯誤資訊。美國此舉等於是在支援臺灣“以武拒統”,是在挑撥兩岸民眾間已經開始淡化敵對情緒,給兩岸之間日益熱絡的交流交往潑冷水,也可能使“臺獨”勢力再度燃起某些希望,為兩岸關係的良好發展勢頭投下變數。

  美國剛剛在中美聯合聲明中表示要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卻利用對臺軍售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其兩面手法暴露無遺。這也使得我們更加看清美國臺海政策的本質,雖然美國對中國在國際社會和中美關係中的角色認知不斷發生變化,無論美國認為中國是“戰略競爭者”、“利益攸關方”還是“全面積極合作的夥伴”,其美國長期以來“以臺制華”的戰略並沒有改變,干涉臺灣問題的意圖沒有改變,需要我們高度警惕。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