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日前臺“國防部長”李天羽竟然公開要求臺軍“傚法”日軍當年偷襲珍珠港的“精神”,此言一齣,不僅引起島內外一片強烈批評之聲,更透露出臺軍事冒險主義再度抬頭。
臺軍竟然要學習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
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震驚世界,當時日軍橫越三千四百海裏的太平洋,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軍當年的侵略行動,到現在還被許多國家視為戰犯行為,而臺當局“國防部長”李天羽日前卻公開要求臺軍高級幕僚要好好學習,不能不讓人啼笑皆非。更有甚者,李天羽還振振有詞地教導臺中下級軍官要“志存高遠”,因為日軍偷襲珍珠港,並不是日軍的總長或是總司令等高級將領的構想,而是由一名少校參謀“獨立思考”提出來的,因此,他也借此要求臺軍基層幕僚要“傚法”這種精神。換言之,就是要膽子再大一點,再激進、冒險一點,要製造出更加“聳人聽聞”的事件。
按此思路推斷下去,那麼李天羽此番言論潛臺詞是在暗示什麼呢?身為退役中將的國民黨“立委”帥化民一語道破其中機關。帥化民質疑道,這根本是胡鬧,一個“國防部長”怎會提這種案例要求幕僚學習,“難道是要參謀以偷襲珍珠港為例,研擬偷襲上海計劃嗎?”
陳水扁上臺以後的軍事冒險之路
實際上,這次李天羽所謂的“奇思妙想”卻總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因為自打陳水扁上臺以後,類似的各式激進式“臺獨”軍事冒險之“奇招”就不絕於耳。
2001年6月,陳水扁在視察臺陸軍軍官學校時,明確將“決戰境外”確定為臺軍建軍備戰的方向。
同年8月27日,臺當局“國防部”通過“中程施政計劃”,首次提出放棄防禦性的灘岸對決、以“癱瘓戰”代替“消耗戰”的構想,強調在未來四年要建構癱瘓大陸對臺發動戰爭的能力,也就是説臺軍要對大陸展開“先制攻擊”。
同年10月20日,臺軍間接承認臺“國防部”已制定了“巨毒”的“毒蝎作戰計劃”。該計劃的目標直指中國內地,並將攻擊目標分為五類:一是大陸沿海、長江與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天津、大連、青島等。二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與軍事指揮中心,如北京。三是大陸腹地的重要民生設施,如三峽大壩、電廠和鋼鐵廠等。四是重要軍事目標,如機場、導彈基地、雷達站和港口等。五是網路、通信中心。“毒蝎計劃”的提出堪稱臺軍冒險主義的“經典範例”,將陳水扁的心態演繹到了極致。
近兩年,進入到任期“倒計時”的陳水扁,更是甩出了其冒進的“大手筆”。2006年元旦,陳水扁發表了題為“民主臺灣,聲聲不息”的元旦講話,並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再次透露出其危險的政治投機意圖。他特別指出2007年可進行“新憲公投”,並於2008年催生一部所謂“合時、合身、合用的臺灣新憲法”。就在不久前,臺軍還主動曝光臺美軍事“熱線”,以便為軍事“臺獨”路線“撐腰打氣”。
臺軍事冒險主義只會毒害自己
無論是“決戰境外”還是“毒蝎計劃”,無論是“先發制人”還是現在李天羽提出的“偷襲上海”,其核心都是發展和部署能攻擊大陸沿海乃至內陸地區的殺手锏武器,對大陸重要部位進行精確、癱瘓式打擊,起到“嚇阻大陸武力攻臺”和“使大陸為武力攻臺付出沉痛代價”的特殊效果。為了達到預期目標,近些年臺軍一方面研發或外購遠端運載工具、精確打擊技術、大殺傷彈藥,如研發“雄二E”巡航導彈、中遠端地對地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空中加油機、隱型戰機、自殺式無人駕駛飛機,從國際軍火市場採購攻擊直升機、空對地導彈等,另一方面擬定和訓練進行先制打擊和報復攻擊的方法,如遠距離轟炸、空中加油、登陸作戰、佈雷、滲透作戰、自殺式攻擊、夜襲、電子干擾與資訊破壞作戰等。
儘管臺軍在地對地導彈、巡航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無人駕駛飛機、反輻射導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無論射程還是精確度,臺軍目前不具備對大陸沿海地區發動攻擊作戰的能力,更不可能打到上海、北京、三峽大壩等內陸地區。臺灣要研製成功並最終部署這些攻擊性武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臺軍的軍事冒險計劃不僅現在咬不著大陸,而且未來10年之內也難以達成目標。相反,其軍事威嚇和虛張聲勢,必將招致大陸和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施壓。其結果是沒有咬著大陸,反倒毒害了自己。(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