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窮人核彈”的真相:威力有限

時間:2006-12-11 10:44   來源:

  油氣彈既不是新出現的武器,爆炸威力也沒有傳説中那麼可怕

  最近,海峽兩岸媒體熱炒臺軍油氣彈,稱這是一種廉價、致命而殘忍的可怕武器。當它爆炸時,彈頭裏的易燃物質在剎那間耗盡爆炸範圍之內的氧氣,人畜在瞬間缺氧而死,是目前世界上除核彈外威力最強的武器,國際上甚至有人稱它為“窮人核彈”,臺軍已經準備在下年度進行生産。

  報道説,2001年2月臺軍在屏東九鵬基地試驗。當時臺軍方在現場每隔100米、500米、1公里範圍內,擺一些兔子、雞、鴨、鳥等小動物及家禽,試驗結果,3公里範圍內的生物無一倖免。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成功研發“油氣彈”,其載體為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上的MK45火箭彈。臺軍方向外界透露,每輛發射車所攜帶的12枚MK45火箭若同時發射出去,對方一個登陸兵團約兩萬餘人,接近彈著點的人會被2000℃高溫燒死,距離遠的人也會因氧氣都被燃燒殆盡,窒息而死。屆時將給予登陸船團“毀滅性的攻擊”。臺軍稱,已將油氣彈裝在“集束彈”彈體內,稱之為“青雲彈”,由臺空軍F-16戰機挂載,可對對手造成極大殺傷。

  但實際上,臺軍的這種“最新武器”並非新出現的東西,它的威力,也沒有媒體宣傳中那麼大。

  威力有限的油氣彈

  20世紀60年代初,家用液化氣的意外爆炸啟發美軍開始研製燃料空氣炸彈,並於1973年在越南戰場上試用,很快前蘇聯也裝備了類似的彈藥,幾十年過去,燃料空氣炸彈技術已被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所掌握。

  油氣彈在中國大陸被稱為燃料空氣炸彈,爆炸發生時會産生超高壓、高溫、窒息等綜合殺傷和破壞效應。最初的第一代主裝藥是可揮發性碳氫化合物——實際就是做飯用的瓶裝液化氣。其威力大約相當於2倍重量的TNT炸藥。各軍事強國後期第二代主裝藥發展趨勢是由液體、氣體變為固體,以便提高武器系統的威力和安全性,名稱也改為溫壓彈。目前第二代燃料空氣炸彈的威力相當於4~5倍于其重量的TNT炸藥。但與核彈的威力/重量比相比較,差距仍有上萬倍。

  在西方宣傳中,油氣彈的作用往往被誇大了。從專業角度講,目前最好的第二代燃料空氣炸彈其威力相當於4~5枚同等重量的TNT炸彈。雖然威力增大了幾倍,但本質上沒有區別。尤其油氣彈爆炸造成的缺氧,更是被誇大了。實際上,正常士兵1分鐘甚至更久一點沒有氧氣也不會死(而在戰場上,爆炸造成的缺氧往往也是短時間的)。
  
  事實上,單枚油氣彈對人的殺傷半徑不足100米。如果要大面積殺傷,就需要極大數量的這種彈藥。

  所以美軍1975年4月在越南春祿地區使用時,不得不用多架C-130運輸機來運載和投擲大約近百噸油氣彈,但殺傷效一般。前蘇軍從1985年5月開始,也用油氣彈攻擊阿富汗遊擊隊,但對拉登這些分散的恐怖分子殺傷非常有限。據説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也有油氣彈,但在戰爭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臺軍稱其油氣彈威力驚人,使3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物無一倖免。而美軍在廣島的核轟炸,以及後來的戰術核武器試驗,都未能滅絕3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物。如果臺軍的報道是真的,美國就應該拋棄其戰術核武器,轉而求臺軍提供油氣彈;同樣,臺軍也無須再高價向美國購買武器,只要有這一種油氣彈就足夠了。可事實上美軍和臺軍對其油氣彈的“驚人威力”並未當真。

  軍事專家大多知道,現代化飼養場的兔子、雞、鴨、鳥等小動物及家禽非常脆弱,武器試驗和演習必須躲開他們。在中國大陸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這樣的報道:因為結婚放鞭炮,造成現代化飼養場成中的大量雞鴨被嚇死,引發賠償爭議。臺軍在油氣彈試射現場1公里範圍內,擺一些脆弱的小動物,結果被嚇死,這是可能的。但臺軍油氣彈滅絕3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物、以及其少量雷霆火箭炮發射少量油氣彈就能“毀滅”一個2萬人的登陸兵團,這是不可能的。

  第一代油氣彈不能當主力

  第一代油氣彈需要2次引爆。它在目標區一定高度上進行第一次引爆,將彈體內的化學燃料拋散到空中,並迅速與空氣中的氧混合形成直徑十幾米的燃料氣溶膠團。在彈殼炸破前的瞬間,引爆器便從彈尾彈出,在恰當時間進入燃料氣溶膠團中第二次引爆,激發爆轟,形成蘑菇狀煙雲,並産生高溫、高壓和衝擊波,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第一代油氣彈引爆過程非常複雜,常常拒爆(沒有爆炸)。遭遇風、雨、霧、雪,以及高溫、低溫時拒爆的幾率更高。

  不能適應惡劣天氣的第一代油氣彈自然不能作為主力彈種。所以在美軍中,很長時間油氣彈都是作為輔助彈種,主要用來掃雷和開闢直升機著陸場。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軍隊中也是如此。臺軍自製的油氣彈應該是第一代,自然也不能當主力彈種。

  油氣彈爆炸産生衝擊波和高溫,暴露在陣地上或躲在掩體裏的人員和裝備都容易遭到殺傷。同時它會迅速將周圍空間的“氧氣”吃掉,産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爆炸現場掩體裏的氧氣含量僅為正常含量的1/3,而一氧化碳濃度卻大大超標,造成嚴重中毒。所以,油氣彈對工事和掩體威脅巨大。但現代陸軍多在坦克裝甲車中攻擊,而油氣彈對於密閉的坦克裝甲車裏的人員基本沒有殺傷力。

  顯然,臺軍企圖用第一代油氣彈對登陸兵團造成“毀滅性的攻擊”很難如願。而臺軍抗登陸的工事和掩體反倒是很容易遭到油氣彈摧毀。

  油氣彈自身的安全問題

  裝配油氣彈的雷霆2000實質是模倣美國1983年裝備的M270火箭炮系統,而且是用美國等國家進口的零部件拼裝的,例如底盤就是美軍退役的舊M977卡車。雷霆2000于1994年底完成設計,1997年首次對外公開。顯然它也不是新裝備。

  雷霆2000研製出來後遺留問題無數。臺軍雖然迫切需要提升反登陸火力,但也拒絕接受這種不及格的武器。雷霆2000一直沒買到合適的發射車。臺灣軍方有人説,臺軍“5年開了15次國際招標都沒結果,整個發射車採購案是德國不賣,美國不來,來的都是不合格”。不得已,臺軍2004年開始逐年採購57套這種不合格的武器。2005年9月臺灣媒體報道:臺軍“雷霆”半數待修,幾成廢鐵。由於美國該車及零件生産線早已停産,維修困難。

  現代戰爭中一旦開炮就肯定暴露自己,才打出幾發炮彈,對方反擊就已到來。所以美軍該級別的M270火箭炮配備了裝甲,以降低被殺傷的概率。即便如此,兩次伊拉克戰爭,交戰時伊拉克炮兵都有“自殺性”交戰的感覺。結果只有極少數伊拉克炮兵敢於開炮,而多數棄炮保命去了。臺軍投擲油氣彈的MK45火箭彈最大射程45公里,僅有大多數同級別火箭射程的1/4,如果發生戰爭,結果可想而知。

  臺軍的油氣彈投擲工具還有戰機投擲“青雲彈”。不過戰機向登陸部隊投擲油氣彈,必須要穿越登陸部隊上空,面對今天的“防空導彈叢林”,臺空軍如此攻擊即使有類似自殺攻擊的勇氣,也未必能成功。

(編輯:方言)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