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專家:預警機一樣有“克星”

時間:2006-04-17 17:01   來源:

  臺灣空軍去年向美國購買的E2-K空中預警機,15日在“屏東空軍基地”舉行成軍典禮,臺空軍稱,這標志著臺灣空軍進入資訊鏈路作戰時代。那麼臺灣軍方高調宣傳E2-K空中預警機成軍,其中的玄機在哪?就臺空軍E2-K空中預警機成軍一事,記者採訪了臺海軍事問題專家李莉博士。

  E2-K預警機——即美國“鷹眼”2000
  
  記者:臺灣空軍的 E2-K空中預警機是一種什麼樣的預警機?它的主要性能是什麼?

  李莉:雖然臺灣稱E2-K,實際上它就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一種主力預警機——“鷹眼”2000,這種預警機在美軍主要被用于航母上,給整個航母編隊提供預警,保駕護航。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探測的范圍比較廣。它可以在10000米左右的高空飛行,不僅對高空飛行的轟炸機,而且對低空飛行的轟炸機、戰鬥機、水面艦船包括巡航導彈都會提供較早的預警時間,如對巡航導彈在250公里左右的距離就可以發現它,對低空飛行的飛機則在400公里左右的距離即可發現它。二、它填補了地面雷達的盲區,把地面雷達的探測距離向前推進了20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反映在時間上就是15-20分鐘,這樣可以為臺軍防空部隊完成從開機到掃描、跟蹤、打擊整個過程提供寶貴的時間。三、它是一個移動的空中雷達站,不容易受到對方反輻射導彈的攻擊。因為考慮到自身目標較大,其機載探測雷達的工作頻段很低,向外輻射的雷達波就很小,這就增大了敵方用反輻射導彈攻擊它的難度。但是,我認為預警機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它是一個空中指揮控制中心,相當于一個移動的空中指揮所,如果地面的雷達站被摧毀,預警機仍可在不同的空域把已方的海陸空力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體係。我想,這才是臺軍不惜斥巨資買下它的最主要原因。

  記者:這種預警機在世界同類武器裝備中,處于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李:因為E2-K屬第五代產品,在世界這個行業領域中是最新的一代了,況且它還是美軍現役預警機中的一種。在2003年美國發起的“伊拉克自由行動”中,“鷹眼”2000首次在作戰中使用,實踐證明性能較好。它跟臺軍以前購買的4架E2-T相比,其核心計算機的處理能力要強的多,另外它採用數據鏈對海空軍、地面部隊進行信息鏈接,而不象E2-T是用語音來指揮作戰飛機實施空中攔截,因此指揮的時效性大為增強。

  目的——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記者:臺軍把新成立的預警機部隊的駐扎地選在了屏東,是出于什麼樣的考慮?

  李:臺軍的本意是想盡可能多地探測到大陸這方面的信息,如軍事調動、軍事部署等等,而預警機既有偵聽的功能,又有電子幹擾的功能,還有信息對抗的功能,所以,部署在屏東基地,不需到“海峽中線”,只要在本島的空域,一升空就可以探測到大陸沿海非常重要的一些軍事設施的信息。如果部署到東岸,雖然理論上是很安全了,但對它自身作戰來講則是很不方便的,不利于它將來執行作戰任務。另外,通過各種渠道我們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預警機一般都和戰鬥機統一編組執行作戰任務,如果不是為了戰力轉移,臺軍的主戰飛機如F16、幻影2000現在都是部署在臺灣海峽西岸的一些機場,所以,從作戰需要來講,它現在部署在屏東也是屬于規劃之內的。

  記者: E2-K空中預警機成軍之後,對臺灣軍隊的戰鬥力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李:能使臺軍作戰力目前相對松散的結構轉變為更加集中的作戰結構,這是一個實質性的變化。雖然從表面上看,臺灣陸軍的火炮沒有增加,空軍的飛機沒有增加,海軍的艦船也沒增加,但實際上它的作戰能力是得到增強了。過去我們算過一筆賬:比如說沒有空中預警機,你可能需要30部地面雷達也不一定能有效地探測到對方的一些信息,也不可能有效地指揮己方的三軍作戰。但若有了預警機,它不僅可以替代地面雷達站,這30部雷達可以不要了,而且從三軍之間信息的融合互通乃至將來的機動或移動式指揮來講,它的作用都是很大的。

  記者:陳水扁和臺灣軍方如此重視 E2-K成軍,他還有什麼樣的考慮?

  李:從臺軍外購武器裝備的思路來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它大量外購的是一些“硬件”,如戰機、艦船等;在後期則開始著重于“軟件”的提升,如這次採購的“鷹眼”2000,實際上臺軍就是想利用數據鏈一方面把自己的陸海空軍的能力整合起來,另一方面是想通過和美軍在信息共享上的這個接口,實現和美軍整個的空中預警係統相連,因為“鷹眼”2000既然可以用到美軍的航母編隊,航母編隊又是和美國的衛星直接相連的,所以臺軍的“鷹眼”2000必定會有一個接口,可以和美軍的整個空中預警係統相連,這在戰時對臺軍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

  “克星”——反輻射導彈

  記者:臺灣媒體報道只是說兩架E2-K空中預警機近日已完成人員訓練及接機相關準備,那麼E2-K“成軍”是指單獨成立一支預警機作戰部隊,還是指E2-K已經形成了戰鬥力?

  李:你的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知道,臺軍過去有4架E2-T,加上這2架,就可以編成一個空中預警機中隊,駐扎地就選在以前E2-T部署的屏東軍事基地。這個“成軍”,可以從幾方面來看:一是從數量上來講,它已具備了一個中隊的數量。因為臺軍購進的這6架預警機每架都能留空4.5小時以上,完全可以晝夜不間斷地擔負對大陸方向的探測,所以,從預警作戰力量來說,它具備了一個中隊的作戰水平。二是從訓練來看,它基本上初步完成了對戰機的性能和使用技能的掌握。三是從戰鬥力形成來看,我認為它至少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和空軍的作戰飛機、海軍的艦船進行合練,實現有效的融合,最終形成戰鬥力。

  記者:我們看到,預警機問世以來,至今還沒有被擊落的紀錄。難道現代戰爭中,它就沒有“克星”嗎?

  李:不一定。因為所有武器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如預警機最明顯的弱點就是體積較大,飛行速度較慢,再加上機上要載很多的偵聽設備,又沒有攻擊武器,所以自身的防護能力是較弱的。如果對方能早發現,然後開機突然探測到它,再迅速用一些反輻射導彈攻擊它,完全有可能把它擊落。所以,只要戰法得當,並能在實戰中創造和捕捉戰機,就能創造出新的奇跡。 

  (作者:王京)

                            編輯:季水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