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重新進駐太平島內幕(下)

時間:2006-01-24 16:43   來源:

  地理位置重要 島上種滿木瓜

     太平島位於南沙群島西北部,堪稱“南海心臟”,距解放軍駐守的西沙群島約400海裏,距臺灣本島的高雄市860海裏,距離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裏,距馬六甲海峽東口的新加坡僅540海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另外,太平島在航道安全、海難通報、南海氣象監測、國際飛航情報等方面都有價值。平時可作為漁業基地,併為過往船隻提供各種航行服務,戰時則可作為艦艇活動基地和中繼站。

     太平島主要由珊瑚礁組成,古稱“黃山馬礁”,島呈長梭形,東西長約1360米,南北寬約350米,面積約0.443平方公里,基本相當於2座大型綜合運動場的規模。

     太平島的沙灘很不錯,遍佈紅白相間的細砂,主要成份是珊瑚和碎屑,紅砂是紅珊瑚碎裂而成,白砂是碎貝殼。

     該島也是南沙諸島中唯一有淡水來源的島嶼,這裡有肥沃的黑褐土壤,林木遍佈,椰樹、木瓜和香蕉相間。

     臺灣軍事專家曾經實地考察過,認為當地可長期駐軍,規模最高可達兩個連,具有其他南沙諸島都無法比擬的生存優勢。

     太平島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南沙群島主權爭議。近年來,南沙群島不但因地理位置,更因其蘊藏豐富的資源而備受注目。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也紛紛採取行動,企圖搶佔南沙島礁。

     目前越南佔據的島礁最多,有28個;菲律賓佔據9個;馬來西亞佔據3個。而臺灣當局儘管控制的量不大,但所掌握的太平島則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當然,南沙地區的多數島嶼是珊瑚礁,經常隨漲潮退潮而浮浮沉沉,真正能派駐人員不多。在為數不多的永久島嶼上,各國紛紛建築工事,用以宣示主權。

     正因為如此,臺“外交部”曾在1月初要求東盟各國儘早同意臺灣加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機制,正視臺南海諸島“主權聲索國”之一的地位。因此,臺灣重視太平島的主要意圖可能更側重在政治和“外交”上。

  歷史:兩岸曾經共守南海

     歷史上,臺海兩岸的中國人雖有諸多矛盾,但即便在嚴重對峙時期,臺海兩岸在南海諸島的歸屬上均堅持中國對其擁有主權的立場。兩蔣主政臺灣時期,兩岸甚至在太平島有過“默契的合作”。

     1974年,南越武裝侵佔西沙群島。1月19日,中央軍委急調東海艦隊4艘軍艦赴西沙。由於臺灣海峽長期被臺軍和美國第7艦隊控制,以往解放軍艦艇來往于東海與南海之間,都要繞道臺灣東南的公海,以避免引發摩擦和衝突。此次因軍情緊迫,解放軍軍艦奉令直接從臺灣海峽通過。臺軍在蔣介石“西沙戰事緊”的指示下,不僅沒有開炮,還打開探照燈方便解放軍艦隊順利通過。

     1988年3月,大陸海軍艦艇在南沙赤瓜礁海區對侵佔赤瓜礁的外國海軍進行反擊作戰,解放軍曾在太平島停留一週補充糧食飲水。當時臺灣“國防部長”鄭為元公開表示,“如果再發生戰爭,國軍將助共軍抗戰”。1993年,臺灣當局制定“南海政策綱領”,明確提出要堅定維護南海主權,“國防部”有關官員表示,“不排除與大陸合作開發與管理南沙”。

     連結:島上臺軍生活枯燥

     從1956年到1997年,臺軍在島上駐有約120人的海軍陸戰連隊,配備M2HB重機槍、博福斯40毫米速射炮、小槲樹防空導彈等武器,火力在該地區堪稱第一。

    臺軍還在島上修建了環島防禦工事和樓房,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太平島還是臺軍陸戰隊兩棲登陸演習的重要場所。

    該島原有一小型碼頭,但在1977年時因颱風而毀損,此後不重建,補給艦隊每半年去一次,運補時改以坦克登陸艦將兩棲戰車送到近海,再讓戰車把補給品運到島上。因為島的面積小,島上臺軍生活很枯燥,幾乎每天都在保養裝備與釣魚潛水中渡過。

    1997年後,臺灣當局在李登輝的強力壓制下,為推進與東南亞國家所謂的“實質邦交”,將這一戰略要地的防務轉交沒有多少武器裝備的“海巡署”。

  來源:新華網-世界新聞報

                                編輯:海航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