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裁減外島駐軍 意在謀“獨”

時間:2005-09-12 10:08   來源:


  裁減外島駐軍是陳水扁當局“臺獨”軍事戰略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具體體現。陳水扁當局的軍事戰略,主要是依賴美、日對抗大陸,並大量購買美國軍火。

  據島內媒體報道,最近,陳水扁當局和軍方決定,在2008年前,臺軍將持續裁減外島駐軍,金門、馬祖和澎湖等“防衛司令部”,將降編為“指揮部”,軍階由“中將”降為“少將”,三處總兵力降到一萬餘名。過去,駐軍最盛時期,金門有12萬人、馬祖有5萬人、澎湖有2萬人。金門“防衛司令官”在1988年6月前係“上將”軍銜。2008年後,金、馬、澎三地將取消旅級層級,由防區指揮官直接指揮各營級部隊。目前,駐軍人數最多的金門,將從現在的近萬人減到5000余人。但“不會棄守金馬”。臺灣除本島外,還有大小島嶼80余個,金門、馬祖、澎湖是臺灣的三大外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中,澎湖距臺灣本島較近,金、馬距大陸較近,尤其是金門離大陸最近處只有三公里。過去,臺灣當局一直非常重視發揮金、馬外島的特殊作用,將其視為監視大陸的“眼睛”、“前哨”,反攻大陸的“拳頭”,防衛臺灣重要屏障。現在,陳水扁當局為何降格、裁減金、馬、澎駐軍﹖主要原因和圖謀是﹕

  甩掉政治包袱

  從政治上看,陳水扁當局把金、馬、澎三個外島視為其實現“臺獨”的“政治包袱”,在必要時將其甩掉,妄圖“劃峽而治”。

  陳水扁當局和軍方認為,這三個外島雖然為臺灣防衛體系的前哨,具有一定的軍事價值意義。但這三個外島離臺灣本島遠,距大陸較近,要想守住和發揮其特殊作用,難度很大,如果外島駐軍太多,在戰時將形同“人質”,對固守臺灣本島不利,所以要裁減。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臺灣當局和軍方逐漸認識到“反攻大陸”無望,改用“守勢防禦”戰略,逐步減少金、馬地區兵力。1997年至2001年,臺軍實施“精實案”,金、馬外島總兵力降至3萬餘人。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開始推動“金馬外島非軍事化”,特意制定了撤軍計劃,今年1月起從金門大擔、二擔、鼠嶼、虎仔嶼、東碇、北碇等6個離島撤防,這6個離島上的約1500人駐軍調回金門島和小金門,這些島嶼的防務交由警察和海巡人員接管,島上的軍事設施儘量予以保留,移交金門縣府管理。現在重提從金馬更多撤軍,乃是過去撤軍計劃的繼續。

   加強臺灣本島防衛力量

   從軍事上看,陳水扁當局從金、馬、澎裁減駐軍,收縮防線,似乎金、馬、澎戰略位置不那麼重要了,實是圖謀為了更好地防衛和固守臺灣本島。

  隨著現在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戰爭形態的改變,在1996年之後,臺灣當局和軍方就體察到解放軍已經擁有將火力直接投射到臺灣本島的能力,解放軍也沒有必要攻下金馬外島後,再進攻臺灣本島。所以,在湯曜明任“參謀總長”期間,就開始要求外島駐軍縮小規模,將精銳固守本島,而這次 “國防部長”李傑主導的臺軍“精進案”第二階段也體現了這一理念和做法。

  依賴美日對抗大陸

  裁減外島駐軍是陳水扁當局“臺獨”軍事戰略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具體體現。陳水扁當局的軍事戰略,主要是依賴美、日對抗大陸,並大量購買美國軍火。同時,把祖國大陸當成主要的假想敵,並提出了“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和“決戰境外”的軍事戰略,構建了所謂的“以外島防線為屏障、以海空防線為重點、以本島防線為核心”的立體防禦體系。但金、馬離大陸太近,距臺灣本島太遠,一旦發生戰事,鞭長莫及,臺灣根本無法增援。這樣,外島駐軍自然成為臺灣當局的“政治包袱”和“軍事累贅”,所以,近年來,臺灣當局和軍方對外島的作用重新進行了定位,並採取相應舉措,將佈防重點逐漸東移,將外島兵力撤回臺灣本島,企求優化兵力結構和部署。同時,強化步兵的機動化能力,增加炮兵的低空防衛與反擊能力等。此次規劃金、馬、澎三個外島裁減駐軍,就是其中的一個重大決策和做法。也就是説,陳水扁當局和軍方認為,兵力雖然減少了,但通過火力的增加使戰鬥力不降反增。

  兩岸溝通不可擋

  從民意上看,要求從金、馬、澎三個軍事重地撤軍演變成觀光勝地和兩岸溝通之道的潮流不可阻擋。

  金馬地區的民眾要求“三通”和開放為旅遊觀光勝地的呼聲日益高漲,當地民眾都在積極爭取金馬地區成為臺灣政府“三通”重要試點地,金門縣議會議長莊良時建議臺灣當局擴大金廈“小三通”,開放大陸游客可經金門轉机到臺灣旅遊,遊程多了選擇線路,也增進金門的繁榮。金門的“立法委員”也要求臺“交通部”,研究將金門變為大陸與臺灣飛直航的空運週轉站,切分目前與香港、澳門的轉機市場﹔並且與澎湖一起,爭取臺灣政府的同意,設置離島“賭城”,傚法澳門,爭取國際觀光客與大陸同胞青睞。這些都是讓金馬地區由軍事重地轉變為觀光勝地和兩岸交流交往的措施。事實證明,自2001年元旦臺灣當局開放金門與福建沿海海上直接往來後,金門成為海峽兩岸之間往來最直接的橋梁。臺灣同胞在與大陸的交流中獲取了好處,許多臺灣本島民眾為享受“小三通”的便利,還特意把戶口遷到金門。金門當地資源匱乏,除了酒廠就是旅遊業。臺灣本島客源有限,想賺錢還得靠富裕起來的大陸游客。不少臺軍將領也表示,對臺軍而言,防衛金馬的最好策略並非增加兵力,而是讓國際旅客到金馬旅遊,把前線戰地轉變為“海峽緩衝區”,對金馬安全反而是最大保障。由此看出,民意不可違,陳水扁當局和軍方之所以從金馬裁減駐軍,由於對臺灣民眾,特別是金馬地區民眾,要求開放“三通”、旅遊觀光的呼聲和潮流阻擋不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來源:鳳凰網—香港大公報;編輯:海航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