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企業連連曝光,使得“假”字無奈成為了臺灣2013年度關鍵字。臺灣《新生報》23日刊載社論表示,“良心”和“黑心”絕不是一線之別,都是長期經營的結果。前者靠腳踏實地,點滴累積。如果只靠嘴説,借著媒體關係形塑,終有被拆穿的一天,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久。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發生一連串大企業“突槌”的事件,佔據媒體的重要版面,不禁令人感嘆企業良心何在?難道我們企業界的一些大老闆眼中只有金錢與牟利,企業家精神都已喪失殆盡了嗎?
上周在各界一片撻伐聲中,高雄市政府勒令國際知名高科技公司日月光高雄K7廠停工,“環保署長”沈世宏直言:“日月光是咎由自取”。日月光之所以能成為今日國際級且是全球第一的封測大廠,受惠于政府租稅優待甚大,理應抱著回饋奉獻之心,克盡應有的社會責任。但讓人們看到的卻是,在爆發毒污水事件一週後,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從海外趕回來道歉,但擺出一付不認錯的態度,而且排放廢水顯然是累犯,日月光仍以“單一事件”為託詞,真是令人難以茍同。
臺灣地區和韓國不同,支撐這個經濟體的大多是中小企業,吸納眾多就業人口。他們或許默默無名,但須以“誠實無欺”取信于國際産業或島內消費者,否則一齣事,事業根基毀滅,再無立足之地,也因此保留臺灣人純樸實在的特質。相對比較起來,絕大多數的臺灣企業依然盡到“童叟無欺”的本份,不若頂表面一套,暗地裏另一套,可信度已遍受懷疑!
我們也不是説,臺灣大企業盡如那般,但接連出事的大企業,不僅違法在先,不願誠實以對在後,十足傷害臺灣消費者的信心。難免引人聯想的,到底還有多少像日月光的公司企業,還在欺騙民眾和消費者?他們享受著全民賦予的優惠特權,築起大企業的招牌與高樓,開口閉嘴皆不忘對眾人大灌“良心”迷湯,實際上是集“黑心”之大成,令人失望透頂。
“良心”和“黑心”絕不是一線之別,“良心企業”和“黑心企業”都是長期經營的結果。“良心企業”是靠腳踏實地,從所有員工到頂端的經營者信念和做法一致,點點滴滴建立累積而成。如果只是靠嘴説,借著媒體關係形塑,終有被拆穿的一天,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久。
臺灣大企業的商品都以行銷全球為目標,消費者不止在臺灣,也在全世界每個角落,所以這種企業的危機與傷害,絕對是全面性、國際性的,不僅傷及企業本身,也連累了臺灣之名。值此全民憤怒之際,政府衛生和環保相關部門應加緊評估檢討,甚至來一次總體檢視,並修改法令措施,遏止不良企業歪風惡行,俾免劣幣驅逐良幣,裨益企業環境正面發展才是。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