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空中收“買路錢”惹惱中美俄 中方將告歐盟

時間:2011-11-08 14:20   來源:人民網

面對終極處罰:“十倍罰款”、“停航”、“扣飛機”,傷不起的最終還是乘客。新華社

  歷時10個月磋商未果,這場官司終於要打起來了。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規定,兩個月後,即2012年1月1日,歐盟將開始對所有到、離歐盟機場的航班徵收排放交易稅,並要求不符合標準的航空公司交付超過排放額度的罰款。中國的33家航空公司全部榜上有名。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測算,此舉將使航空業明年增加34億歐元的“買路錢”,而且該數字還可能隨免費配額的遞減而逐年遞增。根據北京環境交易所提供的數據,2012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航空公司為歐洲航線支付的碳稅成本估計將高達176億元人民幣。經測算,北京飛歐洲的國際機票每張可能增加200元~300元成本,這部分追加成本最終又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今年3月、5月、8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和各航空公司代表與歐洲委員會負責氣候變化和航空運輸的官員進行了數次談判。近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秘書長柴海波向《中國經濟週刊》獨家披露:“經過多次談判,雙方立場依然針鋒相對。今年年底之前,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將聯合國航和國內多家主要航空公司向歐盟正式提起訴訟。”

  針鋒相對,寸土不讓

  歐盟即將對天空開徵的“過路費”遭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反對。

  這項“冠冕堂皇”、旨在“以減少航空排放為目的”的法案,其實質只是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額外飛行成本,客觀上減少了航空公司用於降低碳排放量新技術的資金,增加了歐盟成員國的稅收收入,並將不屬於歐盟的其他國家“強制性”納入該法案當中。

  柴海波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個法律本來就不合理,是一個超越國境管理範圍的法律,而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歐盟不具備域外管轄權,況且飛往歐洲的航線有80%都在歐盟之外,歐盟無權對整條航線都徵收碳排放交易稅。

  對此,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張洪飚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對於歐盟徵航空排放交易稅的做法不認同,他認為徵稅應從源頭徵起,目前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飛機上運用的發動機都是歐美供銷商所提供的系列産品,而發動機是碳排放的“罪魁禍首”,所以如果非要徵稅也該由這些企業承擔,從源頭抓起,而不是針對這些購買了飛機的各國航空公司。

  10月18日,在多次中歐碳稅磋商中表現強硬的歐盟氣候司總司長喬斯戴貝克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歐盟的排放交易稅已經形成了法律,並將從2012年開始執行,執行起來確實存在困難,但困難不在歐盟,而在其他國家。歐洲非常尊重法制,航空公司如果對條款不滿意可以到法院進行起訴。“通過向法庭起訴來挑戰這一法律,這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所做的,我想這是符合邏輯的處理方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