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非洲饑餓尤觸目

時間:2011-10-17 13:53   來源:錢江晚報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糧食價格走出危機,實現穩定”,著重探討糧價波動對世界糧食安全的意義和影響。聯合國三大農業組織日前剛剛發佈了《2011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年度報告。報告稱,全球糧食價格仍將居高不下並持續波動,而且這種勢頭可能會更加惡化,並使貧困農民、消費者和各國更易受到貧困和糧食不安全的影響。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必須立即採取有力行動,“將糧食不安全從地球上徹底消滅”。

  非洲之角

  又一個“無糧日”

  昨天,是第31個世界糧食日,而對世界上某些地區的人們而言,這一天並不是糧食日,而是又一個“無糧日”。在非洲東部的非洲之角,目前正在遭受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災情波及到的人口估計有1300萬人。僅在索馬利亞,在過去的3個月中,就有29萬名5歲以下的孩子夭折,國內900萬人口中有370萬人受到了饑餓的侵襲。

  根據聯合國相關機構估計,由於大旱,非洲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4國共有1240萬人急需食品援助,其中索馬利亞形勢最為嚴峻。如果未來4個月內仍無獲得相應救助,至少有75萬民眾面臨死亡威脅。今年7月份以來,索馬利亞的5個地區已先後被聯合國宣佈進入饑荒狀態。聯合國官員表示,目前的援助並不能完全改善當地的饑荒狀況,需國際社會儘快行動。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幹事喬塞特希蘭表示,隨著食品價格的飛漲、自然災害的頻發,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從食品中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補充:“世界上,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每天醒來不知道如何填滿他手中的杯子。他們也不知道能夠得到多少食物。據世界銀行統計顯示,2010至2011年間,糧食費用上漲使世界近7000萬人口陷入極端貧困。糧價上揚對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貧困群體受影響最大。

  人道主義援助

  中國扮重要角色

  非洲之角地區今年遭遇了60年來罕見的旱災,索馬利亞是災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8月底,中國政府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提供了1600萬美元的捐款,支援其在索馬利亞的饑荒救援行動。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對世界糧食計劃署單筆捐款中數額最大的一次。WFP用中國捐款採購的小麥、玉米等物資陸續運抵索馬利亞,並開始分發給民眾。這筆捐款能為大約170萬索馬利亞民眾提供維持一個月的口糧,其中包括10萬名營養不良兒童。

  此前,7月27日,中國政府向該地區提供價值9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糧援;8月15日,中國領導人宣佈將再向該地區提供總金額3.532億元人民幣的緊急糧食和現匯援助,其中包括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的1600萬美元的捐款;另將向吉布地、衣索比亞等國提供約2.4億元的糧食援助。

  9月2日,中國向“非洲之角”地區國家提供的首批糧食援助自天津港啟運。首批啟運的援糧品種小麥,數量1440噸,計劃10月中旬運抵衣索比亞並分發給當地災民。9月3日,第二批大米援糧從上海港啟運,預計10月中旬運抵肯亞。全部援助物資預計在10月底陸續運抵受援國。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對WFP抗擊全球饑餓事業的支援。僅2011年一年,中國對WFP的捐款就已達到2000萬美元。

  世界糧食日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糧食價格——走出危機,實現穩定”。

  197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促進人們重視糧食生産,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增強公眾對於世界饑餓問題的了解,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等。每年世界糧食日,包括糧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會開展各種宣傳與紀念活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2005至2008年間,世界主要糧食價格暴漲至30年來的最高水準。在同期最後18個月中,玉米價格上漲74%,大米價格上漲166%。20多個國家爆發了因糧食問題而引起的騷亂。

  聯合國報告稱,世界糧食形勢將持續緊張。目前,世界糧食産量雖有所增長,但隨著全球人口增長,糧食消費也在快速增長,按照聯合國機構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91.51億,此外,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改善,對肉、蛋、奶和水産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畜牧養殖業不斷擴展,對飼料糧需求也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在全球能源緊張的背景下,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得到大量應用。承受著石油價格上漲,在利益驅動下,將糧食轉化為石油替代品的需求將明顯加大糧食消耗。此外,世界每人平均可耕種面積不斷減少,據俄羅斯專家統計,全世界農業用地面積只佔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22%,約32億公頃,這一切都導致糧食形勢持續緊張。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