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好,事無巨細的過程

時間:2011-10-13 13:40   來源:新華網

  普京昨天抵北京,中俄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舉行。由於普京已經宣佈參選下屆俄羅斯總統,這次他的來訪尤其引世人關注。普京是俄羅斯“歐亞國家”新定位的制定者,因為他明年重回克里姆林宮,並繼續主政俄羅斯12年的可能性很大,中俄兩國在這期間相互戰略借重,形成更緊密夥伴關係的概率同樣很高。

  然而必須看到,中俄是兩個大國,有各自的戰略抱負,又都處於黃金髮展期,兩國未來的戰略大環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改變有可能影響兩國互視的心態,干擾兩國關係的平穩性。

  近代以來,俄羅斯的實力一直強中國一大截,那種局面已被打破。目前中俄都在“復興”,但復興的戰略遠景有差異,中國有可能成為世人眼裏的“超級大國”,但這種可能性離俄羅斯要遠得多。今天的俄羅斯逐漸適應了中俄的力量“平等”,但如果中國的國力大幅度超過俄羅斯,這對俄的社會心理會産生什麼影響,並非今天能夠確定的。

  俄羅斯的戰略環境一直是西強東弱,俄羅斯文化對亞洲的歧視很重,現在俄羅斯逐漸進入東西方都很強大的新時代,這會對整個俄羅斯文化和俄的對外心理産生深遠影響。

  俄羅斯平時顯得有些鬆懈,對國家目標三心二意,但一旦受到刺激,又有很強的反彈力。除了蘇聯時期,它在多數時候不是世界政治的主角,但它有時會被捲入到主角的位置,産生驚天動地的影響。

  俄羅斯與西方當前的敵意,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對俄的傲慢和輕視所致。其實俄羅斯社會對西方文化的崇拜即使不能説根深蒂固,但它顯然不低於對東方文化精髓發現的興趣。

  中俄友好是中國崛起途中隨時都不可忽視的戰略事項,只要俄羅斯始終是中國的朋友,西方圍堵中國可以糾集的力量,就不會有質的增長。即使它們能拽幾個南海小國進去,意思還是差不多。

  從某種意義上説,維護中俄友好,應比維護中美友好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中美關係“好不到哪兒去也壞不到哪兒去”的大狀態,跟中方具體努力的關係不是很大。但中俄關係就不同了,中國多認真一些,俄方投桃報李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應努力保持中俄目前的相互戰略善意和默契,儘管俄社會妒忌及防範中國的情緒有可能不斷滋生,但中國做到這點可以使用的手段和資源很多。在最壞情況下,中國不能讓俄羅斯像當年的中國一樣,在東西方的冷戰中成為西方的“準盟友”。

  由於俄羅斯的價值觀自成一體,對外做事比較魯莽,它與各國發生摩擦的機會都很多。不敢跟俄羅斯摩擦,就得等著受氣。跟它太較勁,就會成為它反彈的主要方向。與俄羅斯相處,處理好這個兩難選擇很重要。

  與日俄關係和美俄關係的忽高忽低相比,中俄關係是成功也是相對平穩的。中俄現在應加強互信的儲備,使兩國背靠背的倚重逐漸變成牢固的習慣。中俄交往不像中美交往那樣,利益的博弈體量大,但比較“正規”。中俄交往有地理靠近的種種微妙和麻煩,更容易拖泥帶水。因此保持中俄關係的健康發展,既是很有譜的事,也會是事無巨細的過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