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一道分水嶺

時間:2011-09-07 14:54   來源:解放日報

  2001年9月11日,象徵“金元帝國”輝煌的紐約世貿大廈被充作人肉炸彈的整架飛機撞擊後轟然倒塌,震驚了世界。以“911”為分水嶺,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時期。

  “911”之後,美國以反恐為名,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令美國沒有預料到的是,兩場戰爭代價慘重,換來的卻是越反越恐的“戰果”,自殺式襲擊層出不窮。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這場曠日持久戰爭的盡頭。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是令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儘管美國政府幾乎用盡了各種手段,但美經濟至今復蘇乏力。兩場戰爭,一場危機,搞得美國有點疲憊,力不從心。

  相反,在過去10年裏,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以高於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速發展,新興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經濟總量分別佔世界的第二位、第七位和第九位。新興國家異軍突起,拉動了全球經濟復蘇,推進了多極化進程。

  “911”之後的10年,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歷史性的變化。美國總統能夠乾脆地説出這樣的話: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對外進行干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世界格局從“一超獨大,稱霸天下”演變為“一超多強,大國共治”。美國全球戰略放棄了“先發制人”、“單邊主義”,改採“多邊主義”和“巧實力”,美國進入一個戰略緊縮期。

  美國前年簽署並加入《東南亞友好條約》,承諾接受東盟在東亞的“主導地位”,這是美國戰後第一次主動放棄領導權,心甘情願地將自已置於其他組織“主導”之下。無獨有偶,在日前由法國主導召開的利比亞戰後重建會議上,美國又“被領導”了一把。

  中東地區動蕩發生後,美國“有所為,有所不為”,對不同國家採取區別對待的政策,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避免過多介入,堅持不派地面部隊參加作戰。如在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中,美國把盟國推到“一線”打頭陣,自己則“退居二線”;對敘利亞,則採取“動口不動手”的策略,隔空喊話,凍結敘利亞政府和高官在美國資産,但不動武。

  東亞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重點。美國在這個地區除了展示“肌肉”外,更多的是運用所謂的“巧實力”,或挑撥離間,或煽風點火,或縱容他國製造事端,或左右逢源,兩邊下注,企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産出。但和平與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美國在這個地區的行動難掀大浪。

  當然,美國具有較強的韌性和糾錯機制,在相當長時間內其在軍事、經濟、科技領域“老大”的地位是不可能動搖的,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掉以輕心。(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副會長 吳正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