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日本應牢記二戰教訓警惕大日本主義復活

時間:2011-08-16 11:11   來源:環球時報

  8月15日是日本戰敗66週年。在今年“311”地震後,站在歷史轉捩點上的災後日本應尋找一條怎樣的出路,關係著亞洲的未來。

  20世紀初,日本出現過“大日本主義”與“小日本主義”的爭論。日本著名思想家和評論家石橋湛山認為,大日本主義的要害是鼓吹不僅要防衛“主權線”(指日本本土)、而且要保護“利益線”(與日本經濟利益相關的外國及其海域)的軍事擴張理論。“大日本主義是把軍事力量和武力征服放在首位的軍國主義、專制主義、國家主義”,核心是“軍事立國論”。而“小日本主義則是通過改革內政,促進個人自由和活力,立足於産業主義,以達到利國富民之目的”,核心是“産業立國論”。

  在戰前軍國主義狂潮翻滾的形勢下,石橋主張的“小日本主義”被認為是“癡人説夢”,無法阻擋日本走上侵略戰爭道路。日本在二戰中的慘敗恰恰證實了石橋“大日本主義幻想”必將破滅的預言。當許多日本人在戰敗之初為國家前途感到憂心忡忡之際,石橋卻認為戰敗“正是實現小日本主義的絕好機會”。這是戰後日本人思想解放的最有代表性的話語。

  掙脫了“大日本主義”思想緊箍咒的日本,緊緊抓住戰後科技革命和石油文明興起等各方面有利條件,大力振興經濟,到1978年超過蘇聯成為世界GNP“老二”。至2009年,日本保住“世界老二”地位長達31年。在“企業本位”的社會體系中,企業稅後收入差距從戰前的100倍縮小到1980年的8倍,所以戰後日本是以相對平等的國家姿態和不斷提高的國民素質而成為世界“老二”的。

  上述成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正是遵循“小日本主義”的思想路線而得以實現。但隨著經濟高速增長,日本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萌生“大日本主義”的回潮,雖然這並非“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但日本確在漸漸偏離戰後20多年遵循的“小日本主義”,其實質就是把發展的著眼點漸漸從“國民”轉向“國家”,要讓日本成為“與西方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在外交方面與周邊國家不斷發生摩擦,在內政方面不能適應經濟形勢變化推進真正的改革,在發展戰略方面錯誤地推行了核電冒進政策。如果説,池田內閣在1960年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體現了一個著眼于富民的“小日本主義”發展觀,那麼在1979年三里島事故和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繼續堅持的核電冒進戰略則體現了一個著眼于“強國”的“大日本主義”發展觀。當時日本政府搞核電大躍進,當然是為了延長經濟高速增長,但未必沒有那種既不發展核武又要核武技術和材料、既不違反“無核三原則”又“藏而不露”的良苦用心。

  總之,在“大日本主義”的理念下,日本這種“只要可以增強國力,不惜飲鴆止渴”錯誤指導思想,本質就是重拾為了國家主義而犧牲“以民為本”的“大日本主義”路線。所以,站在歷史的拐點之際,日本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日本,戰前的慘重教訓和戰後的豐碩果實,已經給出很好的答案。(馮昭奎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