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推倒美債第一張骨牌

時間:2011-08-09 14:47   來源:羊城晚報

  該來的,遲早都會來。美國債臺高築,勢如危卵,華盛頓的政客們最後關頭達成協定,剛避過了一次債務違約,幾天后標準普爾就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可謂推倒了美債危機的第一張骨牌。

  也許華爾街事先收到風聲,紐約股市急挫,創下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引發全球股市“集體跳水”。在“黑色星期四”之後,標普宣佈“降級”———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被世界三大評級機構降低主權信用級別。“降級”意味著美國的融資成本上升,有銀行估計每年將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降級”意味著美國國債作為金融抵押品的資質受到懷疑,從而對債券市場造成衝擊;“降級”還意味著金融市場無法再將美國國債視為“零風險”資産,以此為基準的資産價格都要重新評估……

  在美國國會提高舉債上限之際,標普的“降級”出人意表,卻在情理之中。可以説,標普這回“來真的”了,也是形勢使然。著名投資家羅傑斯早就毫不客氣地説:“美國早該被調降評級了,數年前就該被調降了,至今信用評級機構已經錯了10至15年了。美國破産了,他們到底在扯什麼?”

  標普、穆迪兩大評級機構壟斷了全球80%的市場,加上惠譽則幾乎佔有100%的份額。三大評級機構總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在亞洲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期間,頻頻下調債務國的評級,貌似公允地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可是,美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就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經歷過網路泡沫和房地産泡沫,三大評級機構卻從未“有所表示”。從亞洲到歐洲,質疑、抨擊乃至挑戰就從未間斷。直至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那些被炒成天價的金融衍生品最終變成“有毒資産”,而三大評級機構卻曾給予AAA或AA的評級。三大評級機構的信譽一落千丈;只因有美國政府的硬撐及其超強的壟斷地位,才不至於毀於一旦。

  事到如今,面對債臺高築的美國政府,標普再也不想搭上自己的信譽和前途。據美國媒體披露,標普“降級”之前,曾“知會”美國財政部;財政部的官員曾緊急與其“溝通”。但在數小時後(美國股市週五收市後),標普仍堅持宣佈“降級”決定。美國財政部發言人隨即表示:標普評級時計算有2萬億美元的差錯。可是,標普的新聞稿中並無涉及“計算差錯”,而是強調美國國內外普遍的看法:“美國的決策和政治體制的有效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削弱現有財政和經濟挑戰,甚至比我們在2011年4月18日將其評級展望為負面時預想的更為嚴重。”

  在美國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後,穆迪和惠譽立即表示維持美國的評級;美國有媒體指“標普有壓力了”。如今,標普出人意表地推倒第一張骨牌,輪到“穆迪和惠譽有壓力了”。兩家機構對美國的評級展望均為負面,第二、第三張骨牌會不會接連倒下?

  其實,“負債經營”的美國經濟積重難返,全球投資者對美國政府的信心正在消失,標普不過是戰戰兢兢地説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真相。也許美債危機還沒有到發生“骨牌效應”的地步,也許華盛頓的政客們還有辦法挽狂瀾于既倒———今天全球股市重開,也許市場會給出答案,也許這一天、這一週將會載入史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