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有別的“虎媽”尺度

時間:2011-07-11 10:3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前不久,美籍華裔“虎媽”蔡美爾帶著兩女兒低調來華,與中國媽媽們分享育兒心得,解讀新時代“中式教育”。國內關於“虎媽式”教育的爭論也隨之更加激烈,“變態娘”爭議亦加入這一話題。

  在美國教育環境中,“虎媽”蔡美爾成為教育子女成功的經典案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引出《華爾街日報》的疑問:“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在歐美近似放羊的鬆弛教育中,父母和教育者的確要肩負起責任,孩子畢竟認知有限,沒有嚴格、充實、優良的教育,很難認識到自己的成長目標,即使感受到幸福和成功也是淺表層次的。因此,“虎媽”的教育方法在美引起轟動,並引發美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並不奇怪,是教育放鬆到極致後的反彈。

  我有一個在美國的華裔朋友,夫婦倆都是教育成功的範例。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上大學,90年代初到美留學直到博士後留美定居。他們的孩子也極聰明,而且他們相信在自己家庭氛圍中,孩子的成長錯不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美國教育大松的環境中,媽媽對孩子要求不高,孩子慢慢懈怠下來,等到他們想補救之時,孩子已經聽不進他們的話了。那些沒有將孩子放到中國來上學的後悔話題,常常成為我們交流的內容。

  其實,如果把孩子放到中國,他們一定也會有很多後悔。當“虎媽”傳到中國,其強烈反響不亞於在美國。但中國的教育環境與美國有很大不同,因為中國很多媽媽早已達到“虎級”,還有“虎爸”“虎老師”、“虎學校”,及各式各樣配合他們的虎視眈眈的“虎培訓機構”。實際上,“虎”的是教育環境。中國孩子從幼兒園起就被放在考核起跑線上,各種考試將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大多數家長只好順同這種做法。有的家長為使孩子更出色,還在此基礎上加碼。在中國這樣競爭激烈、壓力超強的環境下,那些信奉“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理念的父母,“虎”起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天下父母皆愛子女,對於中國人來説,這種愛尤其表現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灼。前幾天,成都一位12歲少年吳致旭被網友封為“特長帝”。據稱,在這些年他所獲的舞蹈、聲樂、體育等比賽證書中,僅一等獎就超100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也不知道他媽媽是不是很“虎”。我只相信,更多的孩子不會像他那麼有天才,父母和教育再這樣“虎”下去,孩子們總有一天會吃不消。

  總之,西方教育崇尚尊重教育主體,重視能力培養;中國傳統教育講究內在修為,注重知識積累。中西方教育在一次次碰撞中得以互補,這樣的碰撞還將繼續。但無論怎樣變化,我們的教育應該始終以孩子為核心,始終為了他們的成長和幸福。在歐美那樣鬆弛的教育環境下從緊一些,在中國這樣嚴酷的教育環境下寬鬆一些;精準把握尺度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一門藝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