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6月,日本政局天天有戲。其中,兩個場面對未來日本政治走向將産生深遠影響。一是6月2日,菅直人在逃過白天國會不信任案投票之“劫”後,晚上竟面對記者意氣風發地表示要多些時間為救災盡力,引發黨內外反對情緒再度爆棚,共同逼宮。二是6月5日,民主、自民兩大政黨的幹事長在參加電視政治討論會時,首次達成默契放話説,在菅直人辭職後,將考慮成立“有時間期限”的兩黨大連立(即聯合政權),一時間,“復興連立”似乎又成了一籌莫展的日本政治的新期待。
菅直人為何撐不下去了?
目前,日本政壇對菅直人逼宮的主要理由,是説其在“3 11”大地震後應對不利。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説辭。菅政權救災確實問題多多,比如他調動不了資源,掌控不了局面。但絕大部分日本人都心知肚明,這種乏力甚至無能的領導狀態,責任並不能讓菅直人一個人擔著。“3 11”後,雖然國難當頭,但各種政治力量依舊不把首相當幹部,處處設障,事事拆臺,使菅成了一個什麼事也幹不成的弱勢首相,然後再墻倒眾人推,渾水摸魚以求取而代之。
更深刻的原因是,即使在日本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首相和民主黨黨代表的菅直人,依然無法擺脫日本政治的“原罪”。在國政層面,他的原罪是,在老資格的自民黨面前,新掌權的民主黨只是一個“小毛頭”,自民黨當然不會配合。所以從2009年民主黨上臺執政後,自民黨的拆臺行為就一直沒有消停。從小澤的政治資金、閣僚的“失言”到國會法案審議、外交爭端處理,自民黨作為新野黨可謂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
菅直人在位的一年,民主黨在自民黨面前,進一步變成了忍氣吞聲的小媳婦。僅以菅政權的兩次國會運作為例,2010年臨時國會,菅政權提出的法案通過率僅為37.8%,創下了過去十年間新低。2011年通常國會,以自民黨為首的四個在野黨竟然集體缺席最為重要的預算案審議。自民黨一方面因一句失言給菅內閣的法務大臣扣上“輕視國會”的帽子,迫其下臺,另一方面,卻堂而皇之地不參加國會審議。這雙重標準之下顯擺的,分明是老輩政黨的“范兒”。
2010年耶誕節前,《讀賣新聞》刊出了這樣一幅時事漫畫:一棵正在被裝點的聖誕樹,樹頂挂著菅直人的頭像,而下面的裝飾物即內閣人員名單都空著,旁白文字是“挂誰都行”。這實際上是菅首相及其民主黨執政狀況的生動寫照,即只要能在臺上,怎樣任人擺布都可以。這種自我傀儡化的政治定位,在危難時刻更加搖搖欲墜,終究難以逃脫被摘牌的命運。3 11地震後,自民黨雖然很快表示政治休戰,但僅到了4月6日,自民黨幹事長就表示要請菅首相下臺走人。百廢待興的局面也無法真正實現“政治休戰”。
在黨內政治層面,菅也具有難以擺脫的“原罪”,那就是一沒錢二無勢。所以,在有錢的鳩山和有勢的小澤面前,菅首相可謂人如其姓,不過是草芥一個。菅當初之所以能作為民主黨三駕馬車之一登上歷史舞臺,不過是因為其出身草根的平民味道,能夠給新生的民主黨增添一些人氣。2010年6月3日,鳩山、小澤因政治資金問題結伴辭職,菅直人順勢上位,但上臺後他倍受退而不休的黨內大佬的掣肘。2010年末,菅直人在和其支援者的交流會上曾吐露,自己當上首相後一直顧慮各方,相位僅是個“實習駕照”,希望此後能轉成“正式駕照”。但今年6月2日之夜後,失去了各方支援的菅,恐怕連“實習駕照”都要不日上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