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會改革開放嗎

時間:2011-06-03 14:15   來源:中國網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年內第三次對中國的訪問已經結束。對於是次訪問,外媒普遍猜測,除了向中國尋求金援和對金正恩的支援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學習中國的經濟發展經驗,推動朝鮮改革開放。為佐證這種説法,韓國媒體還拋出了一份材料,稱已經掌握了朝鮮要推進經濟改革的文件資料,也就是所謂的朝中“關於共同開發並管理羅先經濟貿易地帶和黃金坪島經濟地帶的總體計劃綱要”。

  金正日的訪華路線圖似乎也印證了朝鮮有意要推進改革開放。不過,對這種説法,我總是表示懷疑。在金正日以往的幾次訪華中,雖然中國事後也説他是為了學習經濟發展經驗,且每一次訪問,外媒都猜測金正日可能會放開朝鮮經濟,努力讓這個國家走出貧困,但結果總是落空。難道這次會例外?

  朝鮮會不會像中國30年前一樣,在內外交困中不管主動還是被迫,走向改革開放之路?對於每個國際研究者和關心朝鮮時局的人來説,這的確是一具有挑戰性的話題。我的看法是,在內外壓力下,朝鮮不排除會選擇某個點試探性地進行對外開放。開放的對象主要是中俄以及西方國家中對朝鮮不那麼刻薄的國家,其中又主要面向中國。上述名為“關於共同開發並管理羅先經濟貿易地帶和黃金坪島經濟地帶的總體計劃綱要”的文件其實就透露出了這樣的意圖:朝鮮準備與中國聯手開發圖們江流域的羅先特區和鴨綠江下游的黃金坪,把這兩個地方打造成朝鮮的包含石化、汽車、機械、造船等重化工業和電腦、通信裝備、生物醫學等高新技術産業的先進綜合製造業基地,和以軟體委託加工與來料加工為主的輕工業園區。文件顯示,中朝開發的這兩個地區,將實行比韓朝開城工業區更大尺度的開放,外企可以自行招收和解雇朝鮮工人,保障私有財産權,還可以使用有線電話、網路和手機等。

  但是,朝鮮不可能像30年前的中國一樣,把改革尤其是開放上升為國家的根本國策。不是金正日不想改革開放,而是不能改革開放,要是可以改革開放,我相信朝鮮早已就改革開放了,不至於拖到今天還猶疑不決。這裡的根源就在於,時易勢移,朝鮮已喪失了中國當年決定推行改革開放的內外環境和條件。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時,世界共産主義體系還未瓦解,這使得從意識形態上看,中共的合法性還存在。但今天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就剩下三、四個,除中國外,其他幾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使得朝鮮改革開放後支撐其政權合法性的意識形態因素,不能如中國當年一樣得到外部支援。

  其二,中國大陸打開國門時,雖然海峽對岸的臺灣經濟比大陸發達,人民生活也更富裕,但由於資訊的獲取遠沒有今天這般方便;加之臺灣在體量、面積、人口、軍力諸方面都沒法與大陸相比;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當年是被共産黨從大陸趕跑的,人民對國民黨政權的腐敗還記憶猶新;此外,大陸和臺灣中間還隔著一條海峽。所以,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不用過於擔心臺灣和平演變。

  然而,朝鮮則始終存在國門打開後,人民對政權的認同和支援問題。因為朝韓是被韓戰分裂成兩個國家的,相對於韓國,朝鮮政權並不具有天然的正義性。另外,韓國也不比臺灣,無論國土面積、人口規模還是軍事力量,都與朝鮮相當或超過。韓國還是國際社會的新興發達國家,加之韓朝兩國領土連接,當朝鮮打開國門後,可以預見,一條三八線是無法阻擋人們向南的。尤其是在世界已進入網路時代的情況下,一旦朝鮮開啟自由化的改革,由於有韓國這個同宗同源的參照係存在,人民對現政權幾十年的腐朽統治不可能容忍。這是朝鮮領導層最害怕的地方。現在朝鮮民眾之所以還對政權比較支援,根本原因是無法接觸到外界的資訊,無從了解外部世界以及本國政權的比較劣勢,就像中國改革前一樣,總以為全世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惟獨自己最幸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