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毒黃瓜”,食品安全需加強!

時間:2011-06-01 15:35   來源:中國網

  德國衛生部門介紹,3名女子可能因食用受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的黃瓜而死亡。其中,兩名超過80歲,一名30多歲。另外,瑞典報告了25例受大腸桿菌感染病例。其中,10人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徵症狀。丹麥、英國和荷蘭分別報告3例、2例和1例溶血性尿毒綜合徵病例。

  對於突如其來的“毒黃瓜”厄運,德國方面懷疑,大腸桿菌疫情由“毒黃瓜”引發。這些受大腸桿菌“污染”的黃瓜可能來自西班牙阿爾梅裏亞省和馬拉加省的兩家出口商。歐洲聯盟委員會先前説,西班牙方面已暫停兩家出口商相關生産與銷售。這一組織發言人文森特在5月28日確認,兩商家種植黃瓜的溫室受到影響。

  文森特進一步解釋説,尚不清楚污染源來自何處,不知“是在(西班牙)生長地還是銷售過程中”。“我們正在調查,以確認其他潛在污染源,”他表示,“另外,一批來自荷蘭或者丹麥並在德國銷售的黃瓜也在調查範圍內。”

  關於“毒黃瓜”問題,新華社在報道中引用一些分析師的話説,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屬於大腸桿菌中頗具攻擊性一類,可能引發腎臟衰竭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總部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歐洲疾病防控中心指出,一般而言,由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引發的溶血性尿毒綜合徵多出現在幼兒群體,但這輪疫情的感染者多為成年人。

  “5歲以下幼兒通常容易感染溶血性尿毒綜合徵,但這次暴發的疫情中,87%患者為成年人,其中女性居多,佔總數的68%。”德國穆斯特爾學者卡奇警告,這輪疫情還沒有結束。“這輪疫情中存在二次感染可能,”卡奇説,“這些二次感染通過人際傳播,可以避免。因此,我們需要盡力保持個人衛生。”

  從國內外媒體報道裏面看,由“毒黃瓜”引發的疫情表明食品安全沒有國界,必須當心之。儘管病菌源頭存在爭議,但“毒黃瓜”確實存在。我們可以暫且不論致病病菌的來源地,問題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但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高度關注。

  正像新華社所報道的那樣,此次疫情已使德國人對本地部分食品的安全情況産生嚴重擔心。據德國《圖片報》5月28日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六成的被調查者表示暫時不敢吃生黃瓜和番茄等蔬菜。

  世衛組織對此給予關切,提醒警惕德國出現的EHEC疫情,建議民眾注意飲食衛生,有症狀者及時就醫。世衛組織表示,這種病菌可通過人際、食物、水和接觸動物等直接傳播,民眾應注意經常洗手,特別是在接觸食物前和如廁之後。世衛組織特別提醒説,最近去過德國尤其是德國北部並有症狀者需及時就醫,不要擅用止瀉藥或抗生素,因為這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世衛組織的告誡,讓我們再次繃緊了食品安全、飲食衛生和預防、控制疫情蔓延這根弦。同時,也獲得了很有必要的資訊。比如:大腸桿菌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無處不在,它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一種寄生菌,絕大多數對人體無害。但每年都會發生因大腸桿菌,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件。

  早在2006年10月,美國就曾經發生過“毒菠菜”事件,蔓延至20多個州,導致204人患病。其中,3人死亡,病源可能是野豬將大腸桿菌帶到了菠菜田裏。近期比較典型的事件是:2010年7月,美國“新鮮快遞”公司曾召回一批遭污染的蔬菜製品,被查含有O157:H7型大腸桿菌。O157:H7型大腸桿菌,通過被污染的食物進入人體內引發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腹部絞痛、腹瀉和嘔吐。

  “毒黃瓜”、“毒菠菜”很可怕,一旦引發疫情,就會讓各種膚色的人們面臨災難。因此,食品安全需要全世界共同維護。作為蔬菜大國,中國自然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在前一個階段加大治理食品安全力度的基礎上,要特別關注“毒黃瓜”事件。(薛寶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