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證交會面臨兩難考驗

時間:2011-05-16 10:21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聯邦證券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證交會)正考慮放寬幾十年來限制非上市公司發行股份的相關規定,可能的變化包括上調無需公開賬目公司的股東上限。目前,根據美證交會的規定,股東數量499人及以下的非上市公司在募集資金時無需公開賬目,達到500人就必須披露年度財務數據。一旦這一上限被突破或者取消,美國快速發展的社交網站等科技類公司在籌資時將享有更大便利。

  支援這種改變的人不少。美證交會此舉將為成長型科技公司融資鬆綁。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企業幾乎均受衝擊,而社交網站、團購網站等網際網路企業卻迅速成長。這些企業初創階段,為激勵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無不許以認購公司若干股份的權利。隨著公司發展壯大,普通投資者分享這些新興企業發展成果的願望日趨強烈,越來越多的員工也願意出售自己的股份套利。供求兩方面因素相互助力,使這些網站類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火熱起來,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市場的交易量與日俱增。

  隨著員工不斷出售股權,持有股份的“外人”越來越多,而這些普通投資者又在不斷轉售股權,致使部分公司的股東人數迅速接近500人上限。如果繼續執行美證交會現有規定,這些非上市公司的固有優勢就會蕩然無存。對這樣的威脅,一些公司使出渾身解數應對,例如,創設不許再轉讓股權、大投資者或創始人享有回購股份的優先權等規定。但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公司還要發展且不願過早上市,對新員工的股權激勵也不能放棄。若美證交會上調財報披露股東人數上限,對於此類公司的發展壯大無疑具有不小的推動作用,也符合奧巴馬政府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助推美國經濟的意願。

  不過,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同時存在。近年來美國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持續萎縮,美國市場年均IPO數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約500宗降到130宗。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均擔心,如此下去會導致美國全球競爭力下降。

  此外,金融監管鬆懈是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肇因之一。當前,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混亂,缺乏監管,交易方式日趨複雜化。華爾街的大型投資銀行已經盯上這些股權交易活躍但無需資訊披露的公司,並專門創立了“特殊目的工具”,這些工具使購買一家公司股份的多位投資者可以只計算為一位股東,從而繞開股東數量的限制,這為網路泡沫埋下了隱患。同時,在主要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市場,涉嫌內幕交易的問題也時有發生,如不及時加強監管,這些新經濟形態或也將走複雜金融衍生品操作、最終觸發金融危機的老路。日益火爆但缺乏監管的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成了美國證券監管當局的一塊心病。國際金融危機和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教訓是慘重的,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領域存在的風險,不能不引起警惕。

  對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管得太死不利於企業發展,放開了又可能造成更大風險。在適度鬆綁與有效監管之間,尺度的拿捏很關鍵,美證交會面臨兩難考驗。(魏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