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元仍將統治世界?

時間:2011-02-14 11:05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6日書評 原題:為什麼美元仍將統治世界(作者克裏斯托弗考德威爾)

  兩年前,當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堅稱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非常保險”時,聽眾席上一群北京大學的學生當著他的面笑了起來。民意調查顯示,87%的中國人不贊同蓋特納的觀點。你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不贊同。美元自二戰以來就是世界儲備貨幣。這為其帶來了特權和責任,而美國則往往更熱衷於充分利用前者,而非履行後者。

  當其他國家必須獲得你的貨幣才能進行貿易,必須儲備你的貨幣才能維護他們自身的貨幣價值時,你的債券就可以溢價銷售。如此一來,你便不用進行大量貿易,並可以毫無痛苦地享有適度的貿易和預算赤字——但卻不是美國近年來天文數字的赤字。金融危機過後,而大多數美國國債又在外國人之手時,華盛頓可能面對通脹減掉—部分債務的誘惑。中國並非唯一為此感到緊張的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和政治科學家巴裏艾肯格林將趣聞和分析相結合,探討美國是否仍然具有擔任貨幣“管理者的價值”,如果沒有,那麼世界將作何選擇。他的著作《美元興亡與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罕見地結合了對宏觀經濟學的精通、歷史博學、傑出的政治天賦以及那種常常以全新視角審視我們所熟知問題的判斷力。

  艾肯格林指出,在一戰前夕,荷蘭盾、比利時法郎和奧地利先令都是比美元更重要的儲備貨幣。美國禁止州際銀行業務,不鼓勵國際市場以美元進行交易。這是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遺産,他正確地意識到,全國性的銀行是為精英階層服務的,而他寧願付出高昂的經濟效率代價也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1914年美聯儲的建立以及隨著戰爭的進程英國貨幣地位的動搖改變了這一狀況。華盛頓積極將紐約發展為一個金融中心——艾肯格林認為這與中國現在發展上海的努力類似——並遊説歐洲政府滿足美國戰後的資金需求。艾肯格林寫道:“這一進程始自1914年。到 1925年,美元的地位就已超過英國貨幣。”

  艾肯格林著重談到“1945年美元佔統治地位後的半個世紀的特殊性”。不像今天,當時美國貨幣最重要的關係是與美國的同盟國。美國的通脹性政策使資金流向德國,迫使利率上升,將資金從德國的歐洲鄰國中抽出。德意志聯邦銀行的奧特馬爾埃明格爾將與美元打交道描述為“與一隻大象待在同一條船上——或是同一張床上”。由於依賴同美國的軍事同盟,歐洲人沒什麼選擇。艾肯格林説,但最終美國的美元政策變得太過不謹慎,以至於歐洲設立了歐元進行自我防衛。

  艾肯格林預計不會在近期出現取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其他貨幣,但他認為歐元雖然問題重重,卻也有可能削弱美元的優勢地位。

  中國距離威脅美元的地位還差得很遠。艾肯格林承認,美國的保護主義和中國的軍事冒險主義都可能導致兩國發生爭端,但是由於中國還依賴於強勢的美元,這兩者都不太可能發生。艾肯格林堅持,理論上説來,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地位的上升與1920年前後美元地位的上升一樣令人難以置信。實際情況是,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增加流動性並開放金融市場。而這就意味著與集中國家資本于出口大戶的中國實驗模式決裂。

  當前,威脅到美元優勢地位的主要國家就是美國本身。艾肯格林警告説,美國能夠用於減少預算赤字、防止債務危機的時間“比普遍預想的要少”。他得出結論説,美元是否能繼續擔任世界最重要貨幣要看美國自己,並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