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外交中國購債的雙重意義

時間:2011-01-24 13: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不久前的訪歐之行中,西方媒體一個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國政府承諾,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中國將繼續增持西班牙國債。無獨有偶,在2008年秋金融海嘯席捲華爾街之時,中方也曾表示,不會拋售陷入困境的兩房(即美國房貸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債券。事實上,作為支援美國渡過難關的舉動,中國還加大了對美國國債的增持。

  從上述兩個一以貫之的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正將購買外債與外交有效地結合起來。中國兩萬多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將近一半都購買了美國的國債和兩房的債券。但以往購買債券,更多是一種商業的投資;而在世界經濟風雨飄搖之際,中國的購債卻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商業投資,更是一種友善的外交姿態和有效的外交手段。

  以近來的購買歐債來説,從商業上看,支援歐元符合中國的利益。歐洲是中國的最大出口市場,歐洲如果因債務危機淪陷,歐元如果因此大幅貶值,勢必將衝擊到中國的出口和經濟發展,在這個全球化的市場,中國和歐洲理應共渡難關。所以,我們注意到,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還承諾,中國將盡最大努力來穩定歐元。

  中國此舉更讓人刮目相看的,則是在外交上的巨大突破。正是基於中國這種“魅力攻勢”(《紐約時報》語),一度齟齬頻生的中國和歐洲關係正漸入佳境。這從中國領導人近期訪歐受到的高規格接待就可見一斑———法國總統薩克奇親自到機場接待訪法的胡錦濤,德國總理默克爾特意中斷歐盟會議回國招待溫家寶……中國和歐洲的交好,也有助於化解美國在人民幣升值和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上的壓力,為中國繼續抓住戰略機遇期求得更大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預見,基於這種商業和外交的雙重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會購買更多的歐洲國家的國債,幫助歐洲國家渡過目前債務危機的難關。

  當然,是投資就必須注重收益,同時,中方還需對海外市場的複雜性有清醒的認識。在筆者看來,中國需要管控好“購債外交”的度,避免産生雙重的不良後果———比如,一方面,某些國家可能對中國寄予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得不到滿足,一些西方人士可能會由此炒作對中國的怨懟之感;另一方面,如果中國購買國債過多,將可能導致自身投資的風險,而且這也很可能讓一些反華人士散播新的“中國購債威脅論”。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