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 漢語難撼英語世界地位

時間:2011-01-20 08:28   來源:新華國際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1月17日文章 原題:英語地位牢固(作者約翰麥克沃特)

    相關數據似乎很流行:中國將在幾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有些人的印像是,這將意味著世界語言形勢發生劇變。追求教育、影響力或權力的人無疑都該學漢語,對嗎?

    錯。全世界實際使用的國際語言將繼續是英語。全世界使用的語言不會是管理世界的那個國家所講的語言:這是一種新的、混合的語言世界秩序。

    自古就有用被佔領國語言管理日常事務的帝國。波斯帝國的領土從埃及延伸到印度,但卻用阿拉伯語。成吉思汗和手下的蒙古人曾統治中國,卻無意傳播自己的語言,而是愉快地保留了漢語。

    與中國及其即將到來的霸權並存的現象是:英語將繼續雄居世界。不錯,歷史上有很多處於類似地位的語言在其背後的強權衰退後被邊緣化。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時,人人都以為希臘語將永遠作為一種世界語言。

    但英語情況不同。英語最初是不識字的日耳曼部落所説的幾種無名語言之一,如今卻成為已知6000種語言中最常用的一種,這種情況很詭異,在很大程度上源於西歐的地理以及這種地理激發的創新精神。

    英語地位穩固,因為它伴隨印刷的發明、識字的普及和媒體最終的無所不在而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翻譯技術的改進不會使學習第二門語言的重要性減弱而改變這一點。語言不只是區分代碼,而是主觀符號,與時尚、精緻和更廣闊的視野有關。

    所以,如果法文是愛的語言,德文與嚴肅有關,英語就是美國流行音樂、美國電影和美國影響力———即使這種影響不斷減弱。做個類比:儘管法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自1945年以後明顯下降,美國知識界仍然對大學法語系地位的下降不寒而慄,並且仍然認為懂點法語是中産階級高雅的標誌。

    英語的統治地位也將因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困難而得以保障。如果不是一齣生就開始學習,區分各種讀音的“m a”(媽、麻、馬、罵)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情。德博拉法洛斯在《用中文做夢》裏忠實記錄了自己在中國學習漢語的經歷。她提到,自己花了兩年時間才能大致聽懂別人的對話。所以中文不是適合充當世界通用語言的語言。此外,中文是象形文字而不是拼音文字,這也是一大負擔。

    與此同時,英語的基本語法卻比較簡單,簡單的單片語合就可以表達意思。英語不同於世界語,但作為一種世界語言卻對使用者“非常友好”。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