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外媒,中國外交新亮點溫暖歐洲

時間:2011-01-17 15:46   來源:人民網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歐洲之旅”載譽而歸。作為中國新年外交首航,此行“撰文外媒”的新動作令人耳目一新。在西班牙、德國和英國訪問期間,李克強分別在當地有影響的主流報紙發表文章,強調中歐友誼,介紹中國實情,誠邀合作交流,期望互利共贏,真摯坦誠,被國際輿論稱為這個寒冬季節中國“溫暖外交”的構件,暖了整個歐洲。

  李克強1月3日在西班牙主流媒體《國家報》發文《攜手互利合作,共創美好未來》,明確告訴當地公眾“中國將繼續購買西班牙國債”。這樣的承諾,對正處於危機煎熬中的西班牙來説,無疑是雪中送炭。

  1月5日李克強為德國《南德意志報》撰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坦承“中國需要穩定和拓展外需,更致力於擴大內需”,誠懇表示中國歡迎各國有競爭力的産品和服務進入,併為投資者提供更公平透明的創業環境。這為正在迅速復蘇的德國經濟和“德國製造”送來了利好消息。

  在英國著名的《金融時報》上,1月10日李克強發表題為《中國同世界共成長》的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貢獻率在10%-20%,中國的發展對其他國家是有益的。同時,透露中英將簽經貿大單,這對於歐盟走出金融危機具有戰略性意義。

  更具意味的是,李克強每篇文章都客觀介紹中國的真實情況,必談“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他坦率告訴歐洲朋友,如果你到中國中西部地區,或者到離大城市並不遠的鄉村,就會看到一些地方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尚未解決。“有1.5億人的生活達不到每人每天1美元的聯合國標準。”

  據歐洲媒體透露,並非各國領導人的來稿都能如願登載主流報紙,但李克強副總理文章不僅刊發在頭條,而且一字未改,因為中國高層領導人撰文具有可讀性和影響力,歐美很多人都期望聆聽來自中國領導層的觀點,並引發廣泛討論。中國領導人出訪期間在訪問國發表文章,主動向當地公眾介紹中國及其外交外貿政策,讓西方更加客觀公正地了解中國的做法,是不多見的,這反映了中國外交方式的一個新變化。

  李克強歐洲之旅頻頻“撰文外媒”,表明中國正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説明和推介自己,真正融入世界,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肯定的積極跡象。

  其一,把中國政府對於一些重要的經濟、金融關係的立場和觀點發表在到訪國媒體上,顯現出中國領導人在處理國際問題及與他國關係問題上更為嫺熟的手段和思維方式。

  其二,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國,西方新聞機構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去了解。讓中國的聲音出現在西方的媒體上,有針對性地介紹中國真實情況,也有助於糾正和澄清一些錯誤的、歪曲的、謬誤的東西。

  其三,面向公眾傳播,更全面地樹立中國正面形象,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公共外交不是塗脂抹粉,而是坦誠的自我介紹,和風細雨的講述,富有人情味的例舉,讓世界正確認識真實可親的中國。公共外交已經成為中國外交工作的重要開拓方向,並具有國家發展的戰略蘊意。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