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支氾濫和黨派對立終釀美國“國家悲劇”

時間:2011-01-11 15:32   來源:中國日報

    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民主黨女聯邦議員加布裏埃爾吉福茲在圖森市與支援者舉行見面活動時頭部中彈,傷勢十分嚴重。現場共有18人中槍,其中6人不治身亡。警方當場逮捕了22歲的兇手賈裏德洛克耐爾,並懷疑他還有同謀。

    雖然槍擊事件在美國屢見不鮮,但針對高級官員的惡性槍擊案近年來十分罕見,因此該案震動全美上下,引發美國社會一片聲討和譴責。美國總統奧巴馬召開新聞發表會指出,這起事件不僅是受害者的悲劇、亞利桑那州的悲劇,更是整個國家的悲劇。亞利桑那州州長簡布魯爾説,亞利桑那州全體民眾對這起悲劇感到震驚和悲痛。

    槍支暴力何時休

    槍支暴力是美國社會的痼疾,圖森市槍擊案再次讓槍支管控問題成為美國人關注的熱點。針對美國的槍支犯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槍擊事件在美國幾乎天天都有,但美國公民並不願意放棄自己持槍的權利,因為它是美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時教授説,早期的美國環境惡劣,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依靠了先進的武器,美國的先民們才得以在北美立足,因此美國人對待槍支的態度與歐洲國家民眾不同,這讓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公民普遍持有槍支的國家,追求個性的美國人仍希望保留這種文化特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槍支氾濫的確給美國社會帶來許多問題。美國政壇發生過多起政治人物遇刺事件,僅中彈身亡的總統就有亞伯拉罕林肯、約翰肯尼迪和羅納德裏根三位,人們熟知的遇刺人物還有約翰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和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校園槍擊案、軍營槍擊案和街頭槍擊慘案近年來屢屢發生,且絲毫沒有下降的跡象。美國人正在反思這種文化困境,但找到解決辦法尚需時日。

    憤怒情緒的犧牲品

    除了槍支氾濫,圖森市槍擊案還引發人們對美國兩黨嚴重對立問題的關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袁鵬教授指出,奧巴馬總統上臺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移民、醫療改革等事務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互相攻擊的言辭越來越尖酸刻薄,兩黨散佈的憤怒情緒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初步調查顯示,圖森市槍擊案兇手的政治思想比較極端,且對未來感到絕望,深信“2012年世界末日”説。袁教授表示,現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年輕人普遍感到未來一片灰暗。面對當前經濟困境,民主黨和共和黨不是團結一致共渡難關,而是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拆臺,這加劇了人們的悲觀情緒,令民眾對當權者失望至極。

    袁教授認為,現在美國社會矛盾尖銳,政治制度的弊端凸顯,此次遇襲的女議員加布裏埃爾吉福茲和中彈身亡的亞利桑那州聯邦法官約翰羅爾等人正是美國社會瀰漫的憤怒情緒的犧牲品。袁教授還提到,胡錦濤主席即將於本月18日訪問美國,鋻於美國目前的社會環境,對於胡主席的安全保衛工作一定要格外重視。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