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亞洲行的“中國影子”

時間:2010-11-15 13:34   來源:中國網
  11月4日至14日,奧巴馬總統出訪印度、印尼、韓國、日本亞洲四國,並參加G20漢城峰會以及亞太經合組織橫濱峰會。這是奧巴馬上任兩年以來第二次到訪亞太地區。奧巴馬此行雖未踏上中國的土地,但在其經過的每一站,中國以及與中國相關的話題或清晰或隱含地出現在訪問議程之中。正如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戴維 蘭普頓所説,“奧巴馬此行每一站的討論中都會出現中國的影子”。

  奧巴馬出訪之前,不少國際輿論就開始關注其為何“繞著”中國訪問一圈,有關美國“遏制”中國的討論越炒越熱。訪問過程中,奧巴馬的一些言論,諸如“缺乏自由的繁榮是貧困”之類,被認為頗有影射中國的意味。在首爾的記者會上,奧巴馬與中央電視臺記者的“舌戰”插曲,也被一些媒體抬升到中美抗衡、奧巴馬對華“示強”的高度。

  訪問印度是奧巴馬此行的重頭戲,也尤其被認為是美國對華“圍堵”、“遏制”的新佐證。奧巴馬不吝言辭地大加讚揚印度,稱“印度不是正在崛起,而是已經崛起”,認為美印關係是“21世紀一種不可或缺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關係”,在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更把雙方關係定義為“21世紀全球戰略夥伴關係”,把對印度的重視抬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與此同時,奧巴馬還給印度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大禮,“幾乎滿足了印度所有的願望”:首次明確表態支援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向印度出售數十億美元的軍用運輸機,並放鬆對印度的高科技禁運,支援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等。這些無疑都表明美國希望把印度變成自己的戰略盟友。《紐約時報》11月8日發表評論稱,美印關係的“加熱”,奧巴馬對印度“入常”的高調支援,不僅標誌著美國希望加強與印度的合作,更深層意圖是“抗衡中國”。而印度媒體也無比欣喜地認為,美國向印度出售“環球霸王”軍用運輸機,使印度獲得了將部隊快速部署到中印爭議地區的能力,印度對華戰略威懾力將大增。

  印尼作為下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也是奧巴馬童年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這樣一個國家對於美國拉攏東南亞國家、制約中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日本、韓國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鐵桿盟友更不必説。在與菅直人的會晤中,中國再次成為中心議題。針對近期中日、日俄領土及海洋權益爭端,奧巴馬意有所指地稱將“毫不動搖”地保衛日本;再次重申對日本“入常”的支援,稱讚日本是國際社會的“模範公民”,而中國則需要“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妥善行事,採取負責任的態度”;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日同意就確保稀土等資源供應多樣化啟動高層對話。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