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後世博”中國面臨新課題

時間:2010-11-02 14:39   來源:新華國際

  日本《産經新聞》11月1日文章 原題:上海世博會見證真實的中國(作者坍屋太一)

  上海世博會宣告圓滿結束,總入場人數約7300多萬人,參展國家與國際組織數量達246 個,民間産業館的總面積達10 萬平方米以上。這幾個數據説明,上海世博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際展覽會。

  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在經濟方面估計可持續10年,在文化上可能將影響一代人。

  中國是個大國,因此中國人喜歡大的東西,上海世博會就是其典型代表。場地寬闊,建築恢宏,入場參觀人數也創歷史最高紀錄。

  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年,中國的自信卻是大幅增強。北京奧運會的場館主要設施基本上是外國人設計的,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則全由中國人設計。中國人甚至説,歐美人的設計和想法已落後於時代。日本建築家和代理店的設計也都未被採用。

  在世博會之後,中國經濟又將如何發展呢?

  投資、尤其是房地産投資將走進死衚同,導致泡沫崩潰的可能性相當高。日本、西班牙和德國當年在大的博覽會之後都經歷過經濟蕭條。

  不過,世博會對消費生活的刺激也有可能催生進一步的消費需求熱潮。日本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之後,快餐業和休閒服務等新興産業興起,並出現了團體旅遊熱。日本也因此出現了新的産業文化。在建築、照明、服飾和餐飲等行業,不斷涌現出“新星”,創造了日本的名牌文化。大阪世博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支撐著日本經濟和文化的正是日本在舉辦世博會期問培育的新産業和年輕的藝術家們。

  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華麗的上海世博會將催生什麼樣的産業和需求,叉會催生什麼樣的人才呢?這是留給未來的課題。我們期待著中國出臺第二個或是第三個這樣的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11月1日報道 題:世博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嚴峻課題(記者下原口徹發自上海)

  上海世博會lO月31日閉幕。在長達184天的這次世博會上,參觀人數累計超過7300萬人,刷新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人數最多的紀錄。能夠極大拉動內需的這‘國家項目已經落下帷幕,今後中國將面臨制定“後世博”經濟增長戰略的課題。

  不過,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帶來了經濟泡沫和胡亂開發等問題,這種模式亟須轉變。政府能否在世博會後挖掘出新的擴大內需的措施,確實令人擔憂。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