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中美關係常態

時間:2010-10-12 14:16   來源:解放日報

  昨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在越南河內參加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會見了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而上個月,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多尼隆、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訪華之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紐約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舉行了會晤。相對前一階段“針鋒相對”的情況,兩國關係似乎出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然而,中美關係是否就此走上一馬平川的“快通道”呢?答案顯然是“不”。

  中美關係的常態是合作與鬥爭並存,相互糾結,合作中有鬥爭、鬥爭中有妥協。兩國關係平順時會出現曲折。日前,美國眾議院通過人民幣匯率特別關稅法案,試圖向中國施壓,遏制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便是一例,中美關係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同樣,關係緊張時也蘊含著緩和的轉機。年初以來,相繼發生美對臺軍售、涉藏問題、貿易衝突、美韓黃海軍演和美插手南海事務等重大挫折,兩國關係經歷像過山車一樣的大起大落,但鬥而不破,峰迴路轉,時下又出現了緩和的跡象,中美關係走向決裂的可能性並不大。

  這就是中美關係的常態,也是正常的中美關係,中國民眾對此應該有一個平常理智的心態,要有磕磕碰碰中前進的心理準備。大喜大悲,過分的樂觀和期許與過分的悲觀和失望,都是要不得的。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複雜的雙邊關係,個中緣由主要如下:

  首先,歷史表明,當一個國家處於上升階段或正在崛起時,必然會受到原有大國的打壓、限制、遏制,千方百計壓縮其不斷擴大的戰略空間。美國頻頻在中國周邊 “打樁”、“下套”、“設障”,就是為了牽制中國的發展,中美的矛盾和衝突是結構性的。

  其次,兩國經濟相互依賴關係已無法分割,在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當中相互依賴性更強。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商品出口依賴美國市場,而美國所背負的巨大預算赤字要依靠其國債最大持有者中國來解決。這種相互依賴成為現代經濟中的後冷戰時代“相互保證”的新版本:任何一方讓對方混亂,自己肯定也要受損失。中美兩國之間相互依賴太深,很難真正地、長久地經受得起惡化的雙邊關係。

  最後,中美關係已超越雙邊範疇,並對全球局勢産生重大影響。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中美共同利益交織點增多,從傳統安全領域向應對國際恐怖主義、防擴散、自然災害、氣候變化、能源安全、流行性疫病、打擊跨國犯罪和毒品走私等眾多領域擴展。面對共同挑戰,中美需要攜手。

  當然,中美關係的常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合作面和鬥爭面對比將依照雙方力量消長而改變。可以預計,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合作面會越來越大;不斷解決兩國關係中矛盾和衝突的過程也就是雙邊關係不斷發展的過程。(吳正龍)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