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從這裡讀懂中國

時間:2010-08-09 13:56   來源:人民日報

  ——來自上海世博會的思考之一

  上海世博會開展時間已經過半,園區參觀人數突破3700多萬人次。這是自1843年上海開埠以來,這個東方大都會第一次如此密集地迎來如此眾多的世界賓客。這一場華夏民族等待了100年的世博會,宛如洞察中國的一雙眼睛,中國從這裡了解世界,世界從這裡讀懂中國。

  多少年來,中國一直尋求向外界展示自我,尋求對國家形象更準確的表達,對中華文明更豐富的展示。開展已有3個多月的上海世博會,被證實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舞臺,這一舞臺之上,中國人近距離感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世界則于細微處觀察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真實的中國源自最大程度的開放。上海世博會5.28平方公里宛如一個地球村,不僅因為這裡聚集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聚集了眾多的國際組織機構,而且在於它作為一個開放的展示平臺,毫不設防地向外界演示中國城市自我的管理系統、運作模式和未來理想。出入園區的人們,從上海的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醫療服務、展覽引導等各個方面,閱讀到中國城市的政府機構特點、民眾素質、媒體文化。

  真實的中國源自日益強大的民族創造力與自信心。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不再是簡單的對光榮歷史的回顧了。這裡有多媒體“復活”的《清明上河圖》,也有“不靠天,不佔地”的“超級水稻”;有國寶銅馬車,也有電影《和諧中國》。中華文明的美麗和智慧不只在歷史的積澱,更有當代的創造。由“內”而“外”,由歷史而至現實,自信之下的展示必然是真實的、豐富的。而走出世博園之後,繁榮、時尚的上海,還有中國更多的地方,都在向世界展示一個友好、豐富、多元的中國。

  真實的中國源自更加清醒的自我認知。只有資訊透明的社會,才可能有最真實的展示;只有真實地展示,才能消除偏見,澄清誤解,獲得認同。3個多月來,上海沒有因世博會的舉辦而人為設置種種所謂保護性障礙,影響普通市民的生活;中國也沒有因世博會的舉辦而向外界刻意回避今天一些令人尷尬的現實,去粉飾中國仍然存在的落後、難堪甚至是痛楚的一面。一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所言:“我們迎接世博會,不是用一個十全十美的上海來迎接,這是不可能的,那不是真實的上海。”
 
主動呈現,多元展示,這是上海世博會上的中國,也是上海世博會外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實力增強,中國融入世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上海世博會只是給中國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如何展示自己的文化,彰顯軟實力,顯然還需要國家有透明與開放的決心。

  社會的透明與開放,不僅體現在奧運會、世博會等等重大的國際性事務的舉辦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的社會管理中。上海世博會是個大舞臺,而我們為上海世博會所經歷的包括開放與透明在內的所有變革,不只是為了一次輝煌的演出,它必須也必將成為我們社會生活中真實的一部分,影響著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郝洪)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