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時間:2010-07-26 09:27   來源:新華網

  我們無法回避垃圾的出現,它與人類社會發展如影隨形。而垃圾越來越多以至圍城,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如何處理垃圾?“一埋了之”註定難以為繼。垃圾處理水準已成為體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水準的一項重要指標。

  “垃圾”處理急需跟上形勢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中國有關部門于2007年聯合發表《中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稱,中國垃圾處理已取得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國垃圾處理重點過於集中在填埋上,44%的城市垃圾都需要填埋,而焚燒和再利用僅佔到城市垃圾處理的3%和5%。可以説,簡單填埋已成為目前中國一些地區垃圾圍城的病根。

  垃圾處理應該包括回收利用、焚燒、堆肥和填埋等多個層次。這其中回收利用和焚燒能在多大程度上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境呢?以日本為例,2006年其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9%,另有41%的垃圾被焚燒脫水處理。在東京,1989年曆史高峰時的垃圾填埋量接近250萬噸,但此後由於逐步加大垃圾回收利用和焚燒處理力度,到2008年其垃圾填埋量已不足50萬噸,填埋負擔大大減輕。

  垃圾回收利用和焚燒處理,需要建造比填埋場昂貴得多的高技術處理廠,還需要投入資源,發動全體民眾進行垃圾分類。然而與垃圾圍城的噩夢相比,這些錢花得合算。更何況,回收利用的垃圾可變廢為寶,“有利可圖”。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垃圾回收處理率普遍在30%以上。

   分類,一道必須邁過的檻

  “一個、兩個、三個……”家住巴黎龍馬巷的索菲女士很有成就感地數著放進回收箱的瓶子,再過一會兒她還要把另外幾包垃圾放入不同顏色的回收箱。“這樣把自己家的垃圾分類處理,對市政府回收有利,這是幾乎每個法國人每週都要做的事”,她對記者説。

  負責垃圾處理的法國“生態包裝”公司負責人吉隆認為,政府和企業不可能對每個人的垃圾都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回收的前提是每個公民必須自己對垃圾進行分類。因此處理垃圾必須是全民參與,舉國參與的事情。法國人對垃圾進行分類是從小養成的觀念,在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不對垃圾進行分類的住戶甚至會被罰款。

  在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垃圾分類回收還是一种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廢紙、塑膠、金屬、堆肥垃圾(落葉、雜草、殘剩食物、瓜果皮核等)都有大用。吉隆説,在法國,避免産生1噸垃圾和治理1噸垃圾所需費用之比是1:10,回收1噸廢紙可以變成800公斤再生紙,相當於少砍伐17棵大樹。垃圾分類並回收利用,有利於減少垃圾圍城威脅,還能創造效益,因此民眾對分類投放垃圾是支援的。

  正是在民眾為垃圾分類的協助下,法國每年70%的廢棄包裝類垃圾都得到迴圈處理。它們經再處理後被製成紙板、金屬、玻璃瓶和塑膠等初級材料,17%被轉化成了石油、熱力等能源。難怪一位法國的哲人説,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個人垃圾分類行為的背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龐大的環境和經濟行為。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