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浪潮背後的真實意圖

時間:2010-07-09 08:00   來源:新華網

  歐洲債務危機本身,真的嚴重到已成世界性的問題嗎?其實,歐洲債務危機是一場被一部分在資本市場上的惡意投機資金和他們控制的輿論工具共同作用下而被渲染誇大的危機。他們的目的:一是意在打擊歐元,製造整個歐洲經濟體的經濟不穩定;二是以此扭轉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虛弱趨向,維護美元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三是打擊以中國這樣以外貿主導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

  現在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歐元,在金融領域對美元霸主地位已逐漸構成直接的威脅。因此,打擊歐元,就一定可以提高美元的強勢地位。如果歐元崩潰,不僅可以徹底消除歐元對美元霸主地位的威脅,而且可以抑制歐洲經濟對美國經濟的挑戰。即使不能摧毀歐元,打破歐元的強勢走勢形態,對美元也有益無害。所以,在實行打擊歐元行動的同時,那些在世界資本市場中的投機資金與他們控制的輿論工具,大肆誇大歐洲債務危機的嚴重性,以此不僅為其製造市場恐慌情緒,恐嚇投資者,拋售其手中的歐元,也為他們在國際資本市場投機活動贏利創造必要的市場氛圍條件,加劇了歐元的快速下跌的推力。

  中國經濟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生産總值已超越了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中國經濟即將超越日本,已沒有懸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巧妙地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當然是美國的重要選擇。儘管奧巴馬一再表示,美國不謀求遏制中國的強大。因為美國已無法遏制中國的強大。奧巴馬的表態,並不説明美國所有人都不想遏制中國強大。美國説的一套,做的一套,除其他各種手段之外,用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經濟是必然的手段。用惡意反傾銷手段,用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遏制中國的商品出口,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明目張膽的手段。採用打擊歐元和其他一些非美元貨幣的戰術,用匯率武器,遏制中國的外貿企業發展,以致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卻是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迂迴攻擊手段。

  歐盟已成中國對外貿易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對歐貿易佔據中國對外貿易的很大比重。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對外貿易都是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利潤率在10%左右,甚至更低。如果歐元被美元打得貶值20%以上,就會嚴重遏制中國外貿企業對歐洲的出口,甚至威脅到大批依賴對歐洲貿易的中國外貿企業的生存。由於美國實行一系列不正當的反傾銷措施的貿易保護主義,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中國對美正常貿易的作用。在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中國對歐貿易企業出現大幅虧損,對外貿易企業大量歇業和倒閉,必然對中國現在的整體經濟産生很大的衝擊。

  説歐洲債務危機是一場謀殺歐元的陰謀,從高盛公司一開始幫助希臘政府和金融管理層設計的歐元債券發行抵押模式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高盛誘使希臘進入債務圈套,向歐盟金融管理部門長期隱瞞事實真相,形成債務危機,因而不得不求助外力幫助。與此同時,美國資本集團利用希臘債務危機暴發,一方面通過自己控制的媒體,大肆渲染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的嚴重性,另一方面,用他們的國際知名評級機構適時發佈逐級降低這些國家的信用評級,加劇其國際信用的崩潰,竭力為歐洲債務危機形成新一輪的歐洲金融危機甚至導致歐元的崩潰推波助瀾。

  如果把“南歐五國”的債務危機狀況,放到全球範圍比較,顯然歐洲債務危機的程度還算是比較輕的。最嚴重的是希臘,但與美國、日本的債務和財政赤字危機程度相比,還是要輕得多。美國的國債發行量已超13萬億美元大關,達到了其GDP的90%之多。日本國債總額已達到GDP的229%,是世界上債務問題危機最嚴重最危險的國家,比起希臘國債達到GDP的120%左右,幾乎翻倍。可是,標準普爾、穆迪、惠譽這三家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從未對美、日的國債和財政赤字向世界發出過任何警告,卻在歐洲那些國家債務問題暴發時,大肆渲染。因為這三家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都是控制在美國大資本集團手中。

  但是,歐洲畢竟是個資本主義歷史悠久的地區,金融資本市場發達,金融風險控制能力比美國更強,金融秩序更加規範,更沒有美國那麼多難以控制的金融衍生産品會導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所以,歐洲的金融風險完全是可控的,不太可能出現華爾街金融大海嘯般的金融危機。歐洲主要的核心大國已意識到救助處於債券危機漩渦中的歐元國家的必要性,歐盟也已採取了有力的具體措施。所以,歐洲債務危機形成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湯闖新  獨立財經分析人士,著有《美國的秘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