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缺乏大戰略導致日本迷失方向

時間:2010-06-04 09:18   來源:環球時報

  8個多月以前,民主黨第一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基於實現“緊密而對等的日美同盟”的角度,提出把普天間美軍基地至少遷移到沖繩縣外,儘量遷移到國外的想法。

  為了證明説話算數,遵守8個月前的承諾,鳩山一直到約定中的5月底仍在奔跑,尋找能夠呈現出“縣外”的美軍基地接受方。據悉,鳩山內閣與一共40多個地方進行了談判,結果沒找到,陷入“破案”。鳩山最終上了自己的當,之前沒有考慮清楚旅程如此地艱難,嚴重喪失了沖繩政府和人民對“中央”的忠誠,失去了社民黨這一執政夥伴,還使日美同盟“漂泊”了8個月,引起了美方不滿。

  一切都是鳩山民主黨“只有策略,沒有戰略”的執政風格造成的。倘若鳩山真正把打破2006年的日美協議視為實現緊密而對等日美同盟的“戰略”,那麼,對於國內其他縣的接受方候選地,對美國的理由説明,與沖繩縣方面具體談判等,早就應該進行嚴謹的工作。之所以最終“破案”,使鳩山首相和幹事長小澤一郎不得不同時辭職,不僅是因為兩位的執行能力和權力基礎薄弱,更是因為日本政治家普遍沒有濾清“大戰略—戰略—戰術”的相互關係。

  探索日美同盟的未來走向必將是日本的“大戰略”,為此,日本首先應該弄清自身的“國家定位”和“自我認同”問題,是依靠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力與崛起中的中國搶奪東亞的話語權?還是加強日美同盟集中做好專守自衛的同時,對中國海軍的擴張形成威懾?還是加強對華關係,以中國作為戰略籌碼擺脫過於緊密的日美同盟呢?

  確定“大戰略”之後,才能進入“戰略”抉擇,即要不要利用民主黨首次上臺的歷史機遇試圖改變日本過多依附美國的同盟格局?還是試圖以減輕沖繩在美軍基地的負擔的方式與美國進一步拉開距離,給國內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一個交待?至於把駐日美軍遷移到沖繩縣外還是國外,如何説服美國,尋找其他接受方,與社民黨進行戰略妥協,這些才是“戰術”問題。

  沒有設定國家大戰略,弄不清什麼是戰略,始終為技術性、操作性的戰術問題較勁兒,“有權者”則始終看不清,搞不懂“我們國家要往哪走?”這一基本命題。日本國民對鳩山由紀夫260天的短命産生的認知為兩個極端:“活該”與“失落”。8個多月以前,日本國民終於對自民黨的“一黨獨大”感到厭煩,選擇告別。隨之而來,“被”選擇的民主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恢複國民對政治的正常關心以及對政治家的基本信任。最佳途徑不言而喻,定好目標,做好政策,知行合一,即鳩山由紀夫長期維持政權,以政策説服國民,穩步落實改革。鳩山和小澤作為“新生民主黨”的一、第二號人物卻始終為辯解“政治與金錢”這一日本政治的老問題而付出大多數時間和精力。

  民主黨戰後首次正式實現“政權交替”,奪取政權本身是日本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值得積極觀望。但從鳩山閃電式下臺的現狀看,日本政治的基本生態仍然沒有改變,未能克服“頻繁換相”的惡性迴圈。這是一種“無政治狀態”。政治家只是停留在迎合大眾這一戰術層面,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始終展開沒完沒了的“醜聞政治”。忙碌的上班族還敢關心政治嗎?挑剔的家庭主婦還敢去投票現場嗎?年輕人還敢為成為政治家而奮鬥嗎?

  作為一名日本公民,筆者認為,當前日本社會最迫切需要的是具有感召力和人格魅力、權威而強有力的領袖。日本陷入長期“無政治狀態”,歸根結底是因為人才不足和領袖不在。無領導人的日本將註定是沒有戰略,沒有方向,還能走出“失去的20年”嗎?事實上,日本人正站在國家定位和自我認同上的十字路口,找到自己的道路和靈魂是務必完成的基本功課。(加藤嘉一,日本旅華作家。)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