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理性期待感性喊話 兩會釋放對臺誠意

時間:2010-03-17 13:35   來源:台灣網

  今年的全國兩會在14日圓滿落幕,兩岸問題的專家,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邵宗海今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分析兩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全文摘要如下:

  

  3月4日全國政協開幕,賈慶林在致詞中從2009年工作回顧到2010年工作部署,都提到了涉臺措施與兩岸關係;第二天全國人大揭幕,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了去年的工作成果,並報告了新年度的工作任務,其中對臺新年度工作目標就是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這些重要的談話之後,兩會中與臺灣有關的聲音並沒有戛然而止,政協在閉幕之前通過的十一屆三次會議政協決議,再度強調要邁向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而溫家寶在中外記者會上,更是感性地提到兩岸關係,再度具體提出商簽ECFA的原則。

  兩會對臺關注的四個方向

  綜觀兩會期間各方涉臺的談話內容,對臺灣的關注的層面大致可分成下列幾個方向:

  一、全面擴大兩岸交流,建立全面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

  二、主張與臺灣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三、呈現多面對臺灣“讓利”的政策痕跡。

  四、積極建議兩岸全面展開文化文流,以朝向簽署兩岸文化恊議為目標。

  因此目前兩岸關係的現況,還是走向持穩發展的局面,而且也朝良性發展的方向邁進。基本上,兩會重大的談話的文件上再也沒有出現對陳水扁執政時代那種憂慮以及感性的言辭,就是一種“改變”,而且內容上只是呈現一種理性的期待與感性的喊話,更是一種“進步”。

  

  不過,整個兩會期間對臺灣表達的關切所透露出來更深一層的含意,還是可從下面幾點來説明:

  
  首先,界定兩岸關係朝全面“和平發展”方向邁進,是符合中共中央涉臺政策的基調,也是2008年“胡六點”發表之後的重新強調。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經説過,“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我們應該把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鬥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攜手共進,戮力同心,努力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這應該是這次兩會所希望達成的政策目標。

  直接爭取臺灣民心

  其次,準備商議簽訂ECFA,是大陸不變的既定政策。雖然在中外記者會上,有臺媒問道溫家寶總理,“您認為今年6月兩岸可以簽署ECFA嗎?”溫家寶未做答覆。但是時間上的不確定,只是兩岸對ECFA初步協商的早期收穫內容尚待商定,並非對恊議的最終簽署有所疑慮,所以不會構成這項恊議的破局。

  第三、中共“讓利”的政策,是在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也就是爭取臺灣的民心。

  第四、文化交流與兩岸同源中華文化的訴求,將是大陸下一波對臺政策的施政重點。“胡六點”中曾提到:“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增強民族意識、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