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補選中常委堪稱改革成敗試金石

時間:2009-10-27 09:59   來源:台灣網

  美國《世界日報》26日社論指出,中國國民黨第18屆黨代會大會日前完成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隨即有中常委當選人涉嫌賄選遭除名,加上黨內的改革呼聲,逼使其他中常委辭職,而有全面補選的決定。這當然是馬英九接任黨主席以來形勢最見嚴峻的一場黨內風暴,馬英九也有意借此整頓黨紀和黨風,除續查賄選外,還積極動員、勸説中常委辭職,俾便全面補選中常委。

  社論説,然而就國民黨遷臺以來的黨務發展而論,國民黨決定全面補選中常委,幾可視同馬英九推動黨務改革成敗的試金石;不論成敗,都決定了國民黨的未來發展和走向。但如果賄選情況依然存在,或涉嫌賄選者依然可以當選,所謂改革只能淪為畫餅。如果因補選擺脫賄選傳聞,得以一新世人耳目,重新取得輿論肯定,社會觀感自然會隨之轉正,國民黨的黨務改革始有可能步入正軌,轉型才可能取得正果。這無論如何都是馬英九個人也是整個國民黨的絕大考驗。

  在威權政黨時代,中常委基本上多交由總裁或黨主席指定,形成黨政一體的穩固結構。解嚴後進入轉型階段,始有中常委選舉之事。但國民黨的黨務改革相較于臺灣民主化的進程幾乎落後一大截,此蓋出於李登輝的私心和“臺獨”傾向,國民黨幾遭整垮,且備受黑金滲透。這種黨內威權、黨外民粹的政治生態當然見棄于選民,黨內分裂、黨員大規模出走潮和交出政權淪為在野黨更是意料中事。

  是以今天全面補選中常委的積極意義,不能僅僅是抓賄選而已,而是要向選民交代,即國民黨在新任黨主席馬英九的領導下,確有決心和意志力向黨內帶有黑金傾向的派系宣戰,堅持理念向民主政黨轉型,同時還要能借此爭取選民信心,即今天的國民黨是一個清廉自持且具反省能力的政黨,也才可能全面提升黨的形象和社會觀感。總之,國民黨不能僅賴馬英九個人形象,而是要能全面重建黨的形象。而這更與臺灣民主化以及政黨政治的正向發展息息相關,已非一黨之事而已。

  經國民黨考紀會調查,國民黨18全新科中常委當中有楊吉雄和江達隆因“送禮”遭除名,並持續調查其他涉及賄選者。緊接著有5名黨籍“立委”出面要求重新選舉,馬英九連夜召開國民黨的中山會報討論此事。在隨後的發展中可以看到中常委辭職明志者有之,經勸導勉強表態者有之,全面補選的聲勢在各方期待和壓力下終見成局。這是國民黨宣示轉型以來,最見接納黨內外民意並劍及履及開鍘中常委的首例。

  國民黨中常委改選早就傳出買票綁票傳聞,媒體評論和反對黨迭有公開指責,以為國民黨的改革與轉型是玩假的,依然受制于地方派系和黑金。果然可見黨內既得利益者成群涌出反對補選,甚至直指馬英九玩半套,假改革之名剷除異己。國民黨過去對賄選和各種集體換票、綁票傳聞都有嚴厲指責,但就是割不斷、理還亂。此番等到考紀會向楊吉雄和江達隆開鍘,單就兩人的社會觀感即可大快人心。特別是楊吉雄過去辦理宜蘭選務惹出的犀牛皮笑話大敗黨風,何以還能當選中常委,就不能不讓黨內有志改革者痛心。然而開鍘不能僅停留在個人,更在黨內黑金和賄選成群。

  必要指出,馬英九所以敢決定中常委補選,還有賴黨內外要求改革的呼聲,並形成強大的共鳴效應。新科中常委電視名嘴邱毅為了呼應中常委的補選率先辭職,並以“自焚”形容個人心境。就算邱毅有作秀之嫌,但無論如何都應肯定邱毅的登高一呼,也非有輿論的支援,才可能逼出補選的決定。但國民黨內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換票結盟,就像邱毅所言,還有“武林(50人)聯盟”操弄中常委選舉未見揪出,補選有可能只是讓彼輩通過另一場“考驗”且更具正當性。

  社論最後説,國民黨目前初步決定11月14日舉行缺額補選,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國民黨中央必要正視賄選存在的現實其實還暗藏黨內黑金派系的運作。是以馬英九的魄力還不在補選能否順利完成,還要看新一輪的中常委能否完善黨的體質,重建黨的改革形象。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