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臺灣治理生態破壞刻不容緩

時間:2009-08-11 16:28   來源:台灣網

  臺灣正遭逢50年來最大水災。莫拉克接連三天帶來驚人雨量,整個南臺灣頓成水鄉澤地,雨勢隨著風向和週邊環流的涌入,一路北移至中臺灣,災情也跟著擴大。美國《世界日報》10號發表社論説,這是自然力量發威,人類應變措手不及的顯例。從長遠計,臺灣的土地開發是否已經進入自然反撲的噩運期或未可知;但如何有效防堵災區疫情以及重建家園,臺灣當局在救災的同時,即應有一深刻反省,並擬出相應配套辦法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施行機制。在此同時要提出呼籲的是,如何及時賑濟南臺灣和中臺灣的災民,從救急救難到生活安置都是嚴峻的考驗。

  社論説,50年前的8月7日,臺灣中南部13縣市因艾倫颱風帶來的特大暴雨,發生大規模的水災,死亡和失蹤者逾千人,超過30萬人無家可歸。除“921”地震外,“87”水災可謂國民黨遷臺後最大的自然災害。

  這場災難證明臺灣自然環境的脆弱,山高水急的地形,稍遇大雨即氾濫成災。此番加上50年來的過度開發和濫墾,水源保護區幾同虛設,各處的土石流和斷橋,把臺灣山區交通弄得柔腸寸斷,沿海地區則是濫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多年來持續惡化,雨勢再加上海水大潮,遇雨成災根本不必意外。相信這些因素會是重演“87”水災的重要惡因。

  從新聞報導可知,水災所以慘重者,還涉及臺當局和地方政府對災情的防範掉以輕心,未能實時掌握天候和災情,致使救災趕不上災情的變化,資訊和判斷落差,更讓救災使不上力。例如該要求橡皮艇支援者,卻要求汽車,災民眼睜睜看著家園在剎那間沒頂,地方首長甚至還有滯留歐洲未能及時趕回者,也有里長集體出遊猶在狀況外者。臺當局和地方交相指責的語言盈庭,徹底暴露出臺灣防災和救災體系的失靈。對此,臺灣民怨勢必再次積累、蔓延,而且可以預料將從南臺灣開始,並陷入新一輪的惡性迴圈。

  社論稱,這幅景象所呈現的是從臺當局到地方政府機制的無能和失能。無能者,臺灣的水土保持在一定時間內究竟能承受多大雨量,這是可以預知的。再如莫拉克雖是中型颱風,但可能帶來的雨量和落點才是預報重點,當電訊氣象報導不時警示這會帶來超大雨量時,臺灣當局的氣象預報似乎都集中于颱風的動向,然而更該強調的是雨量的推估和警報。地方政府首長似亦不知家園的脆弱,除了知道爭取防洪預算外,但見開發有心,其能認真從事于水土保持者幾不多見。失能者,從臺當局到地方均未能在第一時間,善體災民的迫切需求,公共功能就在災民最感無力時,竟為之停擺。反見災民轉向媒體投訴,臺當局竟然是依靠媒體相關報道來匯整災情訊息。

  當臺灣人民親眼目睹臺東知本溪山洪爆發的景象,金帥觀光飯店在頃刻之間倒臥知本溪中,在驚悚其事的同時,是否還記得去年九月辛勒克颱風帶來的暴雨,將同為觀光勝地的南投盧山溫泉綺麗觀光飯店沖刷到湍急的水流中?其所傳達的訊息是:這就是人類向大自然挑戰,大地向人類反撲的現實寫照。觀光飯店倒了,資本家可以再建,自然生態卻一去不回,受難的災民和環境還要整體社會來承受。

  臺灣人民和行政主管部門若無法認知生態經濟的重要,臺灣遇雨成災只會一再重演,且愈演愈烈。若因此演成島內藍綠之間的對抗和批判,那只能説是臺灣人民的悲劇。

  社論最後強調,萬事莫如救災和防疫急,臺灣朝野也該為眼前的災民和善後多所設想了。同時祈願海內外華人也能攜手捐輸,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