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良性迴圈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

時間:2009-05-07 09:00   來源:台灣網

  中國大陸政府5月4日宣佈,將加快在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進程,使之成為臺海兩岸交往的“先行先試”區域。由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作出這一決策的基礎,一是福建省在兩岸交往中具有“獨特優勢”;二是兩岸關係出現了“重大積極變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發表社論指出,所謂“重大積極變化”,顯然是指馬英九當局上臺以來,兩岸關係不再受“臺獨”勢力牽制和困擾;雙方在擱置主權爭議的前提下,一直在務實地進行多方位交流與合作;兩岸關係的中短期發展趨勢可望保持相對平穩。從上述重大決策中可以看出,大陸對兩岸關係的現狀是比較滿意的,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也是樂觀的。

  福建省在兩岸交往中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但由於臺海地區過去動蕩不定,諸多潛在優勢沒有機會利用和發揮,使得兩岸蹉跎歲月,白白浪費了太多寶貴時間和發展機遇。現在,臺海局勢終於大致平穩,兩岸之間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默契或基本互信,“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大陸此時不失時機地宣佈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應該説是順應時勢的遠見之舉。

  “海峽西岸經濟區”將是兩岸合作的嶄新試驗區,雙方可以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特別是對臺灣而言,其經濟發展的腹地會因此而大幅度延伸到福建地區。至於對臺灣的具體優惠政策,近期內有可能陸續宣佈。大陸的基本設想是,這個經濟區將成為對外開放的新綜合通道以及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這樣的定位既涵蓋了兩岸合作,又與大陸對外開放的全局相聯繫,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希望成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的新亮點。

  加大力度支援福建省建設西岸經濟區的決定是大陸方面在最近一年以來根據臺海局勢的變化而作出的幾項重大決策之一。它再次表明,大陸善於靈活把握時機,只要“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受損害,其原有的某些政策和做法都有可能作出相應的調整,也就是逢硬就硬,逢軟也軟。

  社論最後指出,雖然兩岸關係終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性迴圈趨勢,但北京和臺北之間的疑慮和彼此提防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的。在“臺獨”勢力和“臺獨”意識依然有可能主導臺灣政局,美日等外部勢力隨時都有可能插手臺海局勢的形勢下,大陸方面不可能作出有可能導致局勢失控的重大讓步,特別是在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方面。對此,臺北當局應該繼續務實地確定政策目標,接受兩岸實力對比以及國際格局的現實,有所為有所不為。否則,兩岸好不容易才培育起來的初步互信就會很快夭折。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