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中國與美國命運共同體不為主宰世界

時間:2009-03-26 15: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6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6日刊出署名文章説,中美兩個國家要結成命運共同體不是只有經濟問題。中國身為擁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承擔責任。行有餘力則和發達國家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同時也協助發展國家創造富裕機會,如此比作超級大國那樣的主宰者更受人尊敬。
 
  文章摘錄如下:

  在今年中國大陸兩會舉行之前,國際社會上出現極力提升中國在全球地位的聲音。例如布熱津斯基主張中美應成立“G2”集團以共同處理世界的各種問題。保羅肯尼迪認定亞洲崛起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美國強權將不再重現。而基辛格主張從全球目前及未來的政、經、軍趨勢著眼,中美應結成命運共同體以解決全球難題。

  大約在十年前,世界還流行著“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言論,而如今對中國的評介卻有如此不同的轉變,實在令人驚嘆!這一次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確有缺失,美國引以為傲的企業倫理價值破滅,不少西方人士跳出來希望中國扮演“救世主”,用中國發展模式來挽救資本主義。

  在這些概念中,尤以基辛格的“命運共同體”説最受矚目。海外華人多有迴響,有人還主張先從經濟著手,建立“準命運共同體”。不過,兩個國家要結成命運共同體不是只有經濟問題,它還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由歷史發展所形塑的“國家性格”問題。針對此一問題,北京在兩會期間已間接而有技巧地表示了中國只會走自己發展道路。

  外長楊潔篪在記者會上説要同美國建立積極建設性合作關係,也説要追求多極化世界以及國際關係的民主化。楊説中國外交絕不“嫌貧愛富”,將會是道義之交和君子之交,而不純粹追求利益挂帥。英美外交史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而中國則奉行世界上有永久的朋友但沒有永久的敵人之政策。

  事實上,中美綜合國力差距不小,美國GDP佔全球生産總值22%,中國只有7%。美國人口三億多,每人平均所得超過三萬美元;中國十三億多人,每人平均所得三千美元左右。目前,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各種能源組織,美國都處掌控地位。雖然發生國際金融危機,美國是始作俑者,但美元仍是主要流通貨幣,世界經濟復蘇仍然要依靠美國。中國經濟雖然崛起,但需要先把內部事務照顧好,才能協助他人。

  美國立國兩百多年,對外一直採取擴張政策,發動大大小小戰爭兩百餘次,帶有“強權即公理”的西方傳統。即使冷戰已經結束,目前美國的軍事預算是中國的十倍,十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遍佈全球,擁有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軍事基地。中國今天軍事現代化雖有些成就,但那是防禦性的。北京不爭霸,不搞軍事同盟,不擁有海外軍事基地,與美安全理唸有差異。

  文明構成國際關係互動的動力,文化則形塑一個國家的性格。西方強調人定勝天、物競天擇及科技至上,走征服霸道之路。中國則推崇王道,強調人溺己溺和共進大同之精神,特別是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中國有不同於西方文化的底蘊,又有曾經遭受外侮的切身之痛,走和平發展並濟弱扶傾的對外政策,才符合中國的國家性格。

  過去不參加“G8”,因為那是富人俱樂部。今天參加“G20”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增加了。中國身為擁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承擔責任。行有餘力則和發達國家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同時也協助發展國家創造富裕機會,如此比作超級大國那樣的主宰者更受人尊敬。(陳毓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