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馬英九訪美? 美國在為自身利益精打細算

時間:2008-04-11 09:57   來源:台灣網

  馬英九公開提出訪美要求之後,美國的態度一開始就顯得很猶豫,一直沒有明確地表態,其在密集地評估之中,是可以想見的。

  香港中評社發表社評説,美國為什麼對馬英九訪美覺得為難?原因複雜,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美國最主要的還是在為自己的利益做考量。如何才能在未來制約臺灣,是美國在精心設計的。因此,不管美國最後是否同意馬英九訪美,對其活思想都需要深入分析,以窺真相。

  日前,以報道華府政策圈內幕消息為主的“尼爾森報導”(The Nelson Report)指出,目前正在印尼訪問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希爾向媒體表示,布希總統已經否決了馬英九在“520”就職之前訪問華府的要求。

  現在,一説起馬英九訪美要求可能會被美國拒絕,立刻就會聯想到中國大陸的反對態度。無疑,大陸過去對臺灣高層官員訪美,從來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因為中美之間有約定,有三個公報,輕易不可以打破。陳水扁執政8年來,都為制約,動彈不得。如今馬英九一當選,就要求訪美,也是打破常規的,大陸按慣例的不贊同態度,是可以想見的。

  社評指出,但是,自從馬英九提出訪美以來,美國未必就此事立即與大陸協商,自己會盤算半天的。原因在哪呢?因為美國也有活思想,美國的活思想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如何更加有利控制臺灣今後的政治走向,有利制衡政黨格局,是美國權衡是否批准馬英九訪美的最重要的活思想。

  馬英九及國民黨執政,美國是樂見的,因為今後執政者的理性態度,能夠確保美臺關係的平穩順利發展,不至於太出格。但是,美國不會只支援一個黨在臺灣發揮作用,如何達成新的政黨制衡格局,是美國要重點考慮的。因此,美國不可能願意把所有的力量都壓給馬英九。所以,把馬英九訪美與臺灣政黨政局的走向聯繫起來,美國有所為難,這是可以猜測的。白宮發言人波瑞諾表示,美國也理解,還有許多不同的人支援另一個政黨(民進黨),以及選舉結果對這些人而言,可能很難受,但美國人希望也期待與新當局共事。波瑞諾的話,可圈可點。

  第二,如果倉促允許馬英九訪問美國,美國政府最大的擔憂是引發中美之間的新摩擦,進而影響兩岸關係的未來互動。

  美國目前對兩岸關係可能存在新變化是寄予一定的希望的,兩岸關係穩定一些,麻煩少一些,是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的。所以,馬英九的來訪,究竟會不會引起大陸的不愉快,美國得琢磨。如國務院發言人3月28日就表示,馬英九有意訪美一事,美國政府正在考量。他説,美國將依循美國與臺灣間的非官方關係以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處理此事。

  第三,美國與臺灣關係長期被糾纏在“象徵性政治”之中,美國不希望馬英九延續這樣的惡質化關係。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沙特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何漢理,不久前在華府一項研討會上,雙雙反對“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在正式就職前訪問華府,認為馬英九不必再跟過去的臺當局一樣,進行這種“象徵性政治”。沙特説,過去十年來,臺灣對外關係的癥結所在,就是一味追求“象徵性政治”,而“象徵性政治”通常都是非常敏感的,馬英九不應也不必再做這種事情。馬英九選前已來過華府,華府對馬英九本人及其政策都很認同,美國與臺灣關係看好,這個時候來訪,説穿了只是為了象徵性意義,馬英九現在不需要這種東西。

  社評認為,美國拒絕或不拒絕馬英九訪問,對馬英九來説,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充分説明:一,美國對臺政策已經規律化了,馬英九也不必著急去改變之,今後可以從容以對。二,美國對臺灣今後的政局發展有自己的考量,馬英九通過今次的叩門應該很清楚,如何制約臺灣,仍是美國的算盤。明白了就好。三,馬英九近期把力量集中在兩岸發展方面,不是更好嗎?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