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聲音:兩岸關係打開新局 須待2009之夏

時間:2007-11-26 11:21   來源:台灣網

  由於陳水扁的肆意操弄,不止臺灣島內政治生態日趨複雜和混亂,臺海局勢也不容樂觀。近日,島內有觀點認為,須等到臺灣大選之後、北京奧運成功舉辦、美國新政府成立,兩岸關係才能打開新局。

  臺灣“國策研究院長”田弘茂在一個研討會上説,兩岸新局,得等到美國新政府正式運作後才有可能明朗,但臺灣當局必須先作準備。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兩岸政策幕僚、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照也表示,展望臺海關係,可能要到二零零九年夏季以後,兩岸才有可能打開新局。

  林碧照指出,臺灣時常責怪大陸打壓及國際政治的無情,甚至抱怨美國……但是“這樣是不妥的”。臺灣難道不應自我檢討,為何兩岸關係與臺灣、美國之間的關係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臺北的政策為何讓對岸與美國愈覺不可測?

  他説,要處理臺灣問題不能不考慮國際因素,其中最關鍵的是美國和日本。兩岸關係自1988年開放探親以來,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一個很明顯的轉變是主導權逐漸向北京傾斜,美、日及歐盟也發現了情勢的改變。而美國政府對兩岸復談有期許,這個壓力的大或小左右了臺灣當局的兩岸政策。

  林碧照建議,不管未來兩岸新局如何,主事者至少要做到不把臺灣帶上法理“獨立”、把大陸逼上對臺用武以及讓美日感到無奈而袖手旁觀的地步。

  他認為,兩岸先要有互信,顧全大局,才能協商。

  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朱雲漢也持相似觀點,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朱雲漢在一個學術場合説,政治人物常講要臺灣人民決定自己的前途,但事實上人民是在被動回應政治人物提出的選項。明年執政的新政府必須面臨兩岸關係的現實困境,就是如何尋求互信、如何有能力與對岸對話。 

  “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前“陸委會主任秘書”詹志宏也認為,兩岸關係並非沒有改善的可能,關鍵是得互相容忍與尊重,更重要的是“不能再將兩岸關係作為選舉的道具”。

  詹志宏表示,兩岸往來增加並不必然就是臺灣人民自主意識的消失,如果執政者將“管理”與“限制”劃上等號,並將此與“開放”對立,以這種思維看待兩岸關係就是膚淺的思維。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