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不斷 臺灣漁民受盡日本欺負

時間:2007-11-06 10:56   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由於日本擅自擴張經濟海域,經常逮捕、扣押所謂“越界”捕魚的臺灣漁民,近日,國民黨2008年“大選”參選人馬英九終於有所行動了。馬英九表示,如果自己當選後,日本仍不改善對臺灣漁民的態度,臺灣方面將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日本漁民。馬英九痛批,陳水扁整天大談“主權獨立”,卻根本不把臺灣漁民的尊嚴放在心上。

  馬英九越説越激動

  10月30日,馬英九來到臺灣南澳的北濱公園與漁民座談。會上,有漁民反映,日本聲稱擁有臺灣東南方衝之鳥島礁的主權,並據此劃出了200海裏經濟海域。有了這個所謂的“主權”,日本方面就經常逮捕、扣押“越界”捕魚的臺灣漁民。但民進黨當局為了“日臺友好”,竟不顧漁民利益,毫無作為。

  漁民們苦不堪言,席間越説越激動,讓在座的馬英九面色凝重。他表示,如果2008年自己能當選,一定會在碰到類似問題時,保護臺灣漁民的利益。如果日本沒有誠意和臺灣簽訂漁業協定,他就會憑藉扣留日本越線捕漁的漁民,以及罰款等手段,逼日本早日坐下來談判,讓臺灣漁民能獲得合法捕漁權。

  “他抓我們的,我們也抓他的,看他們願不願意來談?”馬英九越説嗓門越大。他表示,自己精通海洋法,知道如何在合理範圍內爭取漁權,確定臺灣的經濟海域。

  説實話,臺灣漁民在海上受日本欺負已經不是什麼太大的新聞。由於對臺當局失去信心,幾年前就曾傳出過臺灣漁民為了自保,乾脆在船上挂五星紅旗出海的新聞。

  日為何對臺格外“硬”

  在海洋權益問題上,日本是“見風使舵”的高手。當和俄羅斯、朝鮮、韓國等發生爭端時,日本會見機行事,適當退讓。但碰到臺灣漁民時,就格外的“硬”?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根本就不把臺灣放在眼裏;二是,日本在劃定涉及臺灣的經濟海域時,自有一套單方面做法。1996年,日本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單方面制定“有關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日本方面從最南端的與那國島劃出200海裏經濟海域,把臺灣、馬祖都劃進其中。依照這樣的劃法,如果臺灣從釣魚島列嶼劃200海裏經濟海域,那麼,日本的琉球也會整個被劃進來。

  日本的劃法顯然很不合理,為此,臺灣和日本曾進行過多次談判。日本政府雖有所讓步,但仍堅持“中線原則”處理。這種有日本主導的所謂原則,對臺灣很不利。在臺灣東北部的外海,臺漁船隻要從蘇澳出海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日本經濟海域”。因此,臺灣在1998年提出,應該根據“衡平原則”,由雙方協商解決經濟海域問題。但從1996年至今,臺、日進行過十幾次漁業談判,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自從日本擅自擴張經濟海域後,便開始在海上巡邏艦上長期懸挂寫有“此地是日本的領海,立即退出”的白色警示標語,執行驅逐漁船任務。臺灣漁船不論是捕魚、船隻擱淺,還是救生船,常常遭到查扣,甚至被罰錢。

  有時,一些無辜的臺灣漁船因天氣潮流原因,不慎漂進日本經濟海域,就會被日本巡邏船當成賊,連人帶船一起被扣。一般,這種情況會被日本方面罰款130萬新台幣(1元人民幣約合4元新台幣),不久前日本方面還提高了罰款數額。本來漁民的日子就不好過,現在,漁民們一年所得也不夠用來付罰款。據臺灣媒體不完全統計,光是2004年2月到2005年5月,日本方面就至少扣押了6艘臺灣漁船。

  兩岸態度截然不同

  以前國民黨在臺上的時候,遇到漁民受日本欺負,至少還會抗議一下。但民進黨上臺後,一天到晚喊“臺獨”,等到和日本“談判”時,所謂的“主權”就不見了。臺灣漁民對當局失去信心後,只能自求多福。有時候漁民們被逼急了,乾脆就和日本人對著幹。

  2005年6月8日上午,5艘臺灣漁民駕駛的澳籍漁船在東北角外海被5艘日本巡邏艇驅逐。漁船上長達數公里的漁繩、漁網和漁具無法收回,損失嚴重。日本巡邏艦霸道的舉動引發臺灣漁民極度不滿。當晚,約有十余艘臺灣漁船趕到現場,後經臺灣海巡署調停返回。第二天淩晨,臺灣近50艘漁船再次大規模集結與日本巡邏艦對峙。

  一個多小時後,日艦灰溜溜先撤離現場。事後,臺灣的“外交部”不敢跟日本説個“不”字,反而要臺灣漁民“理性”對待海上糾紛。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居然還説,當局護漁立場堅定,希望漁民相信當局,並認為日艦先行離開“是善意的”。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事發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就針對此事發表了評論。他指出,釣魚島附近海域是中國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日方強行驅趕在該海域正常作業的臺灣漁民,是對中國主權權益的侵害。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已向日方提出交涉。大陸方面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愛護讓臺灣漁民感念在心。(記者 穀雨)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