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美國重視企圖激怒大陸 臺當局揚言拉攏印度

時間:2003-01-23 13:25   來源:

最近,臺當局透露了正偷偷與印度進行軍事合作、互換情報的“重大新聞”,引起島內外高度關注。
臺印情報往來頻率不低1月初,《聯合報》和《中央日報》等島內媒體引述“臺軍可靠消息來源”報道稱,臺灣和印度雖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雙方私下裏一直在進行軍事合作,交換軍事情報,軍事人員往來相當頻繁。
據臺灣“可靠消息”指出,印度空軍首長曾應臺“空軍總司令”的邀請赴臺活動。兩人抽空打了一場高爾夫球,舉行秘密會晤,但會談內容迄今無人知曉。同時,臺灣也派專家學者赴印度,專門研究俄羅斯武器的使用方法。臺軍“駐印武官”也相當活躍,與印軍方往來頗多。報道還説,臺印是自李登輝任內開始接觸的﹔陳水扁上臺後“維持既有渠道”。至於臺灣為什麼大老遠與印度發展軍事合作,臺灣軍方招認,“主要在情報交換,更意在戰略互利,這等於在大陸的後院埋樁設伏”,而印度則“著眼于地緣政治,將臺灣視作一根芒刺,讓中國感到腹背受敵”。
對此報道,印度政府未予證實,也未予否認。臺“國防部”則閉口不語,有關將領也相當低調。倒是有媒體刊載文章分析指出,臺印軍事合作與美國從中穿針引線密不可分,最好的例證就是:美國、臺當局和印度這些年一直通過監聽站截取大陸的軍事情報。其具體做法是:臺灣和美國出錢出技朮,印度出人負責監聽站的操作,蒐集西藏、新疆、青海和四川的電子情報﹔每隔7─10天,再通過美國外交郵件把截獲的情報送往臺灣﹔臺“國安局”、“軍事情報局”等有關方面對破譯後的情報進行分析,然後報告給當局高層和美國有關部門,以便掌握中國大陸的軍事動態。
臺當局為何主動“洩露天機”
那麼,臺灣軍方為什麼主動對外透露這個“軍事機密”呢?島內媒體分析指出,這自有其如意算盤。“9﹒11”事件後,美國注意力全面轉向“反恐”,目前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對伊拉克動武,對臺灣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陳水扁擔心美國老大哥有求於大陸,不再全力支援臺灣,因此想方設法拉攏南亞大國印度。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兩岸政治關係雖然持續緊張、僵持,但經貿往來和各項民間交流卻發展迅猛。島內更是強烈要求“三通”,希望借此重振陷入低迷的經濟。臺當局擔心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使大陸取得對臺施壓的有力籌碼”﹔更擔心不利於其打“大陸威脅牌”和“恐怖牌”,無法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意。
在陳水扁的授意下,臺軍某些人士想出了“恢復某種程度的臺海緊張關係”這一餿主意﹔而對外宣稱與印度進行軍事合作,“正好可以激怒大陸,引發大陸對臺、印冒出較具侵犯性的言辭”。這樣,“一來如果大陸的激烈言辭再次成為美國優先要務,臺灣的重要性也就隨之增加”,也就是説,“臺灣重新取得在美國全球議題中的位置”﹔二來藉口兩岸緊張,阻撓“三通”,煽動民眾敵意,為競選連任做準備。
媒體還説,儘管上述策略不無風險,但臺軍高層認為,這是“防止臺灣完全落入大陸影響範圍內的上上之策”。
臺當局與島外軍事合作很多
長期以來,臺當局極力維持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合作關係,只不過不同歷史時期,軍事合作的形式和意圖有所不同。蔣介石時期,臺當局極力與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當時的韓國、東南亞一些國家大搞“軍事合作”,充當美國“遏制共産主義擴張”的重要一環,也是部署“反攻大陸”的重要步驟。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除把維持與美國的軍事合作視為抗拒統一、穩定政權的重要工具外,也把它視為推動“務實外交”、“元首外交”的重要手段。這其中,東南亞等國是臺當局推動軍事合作的主要對象。
1975年,臺灣利用新加坡軍隊訓練場所嚴重不足的機會,與其秘密簽訂了名為“星光計劃”的軍事合作協議,允許新加坡在臺灣設立3個軍事訓練基地。每年春夏間,在臺受訓的新軍在臺灣舉行一定規模的例行演習。陳水扁上臺後,臺當局又于2001年2月派出項目小組赴新,就軍事協訓事宜簽訂所謂“中新協議”,進一步強化雙方的軍事合作。不過,臺軍人士和“立委”于2001年9月披露,新加坡已決定把設在臺灣的部分軍事訓練設施遷移到大陸。對於軍事技朮較落後、又急需資金的菲律賓,臺當局更是動了不少腦筋,也沒少花錢。去年,臺當局還企圖以1美元的象徵性價格,把24架F─5E戰鬥機白送給菲律賓,除了想換取陳水扁訪問菲律賓外,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加強雙方軍事合作。
近年來,臺當局還把中東部分國家納入軍事合作範圍。2001年8月,以色列國防部官員承認,以色列一家公司已與臺“國防部”簽訂協議,當以“愛如斯A1號”衛星處於臺灣上空時,臺灣地面衛星接收站可全權使用衛星通訊中的圖片資訊,“以便臺軍對大陸進行間諜偵察”。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