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打車難,計程車公司是否該倒掉

時間:2011-11-03 14: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北京計程車拒載與“打車難”問題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原因據説是司機挑活兒,不願跑擁堵路段,怕多耗費價格較高的汽油得不償失。其實在此之前,已有多地計程車司機罷運,起因無非是油價高、份兒錢多等,司機起早貪黑辛苦萬分,掙的錢差不多都上交給了計程車公司,自己所剩無幾。

  面對計程車拒載及其他抗議舉動,地方政府的對策要麼是用財政的錢給予油價補貼,要麼就提高起步價或公里運價甚至加收燃油費,説到底不是慷國家之慨,就是直接增加乘客負擔,卻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即已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並成為影響計程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計程車公司。

  其實,計程車行業本來很容易賺錢,根本用不著財政補貼和漲價。之所以出現目前乘客不滿意、司機怨聲載道的棘手局面,與政府不果斷出手裁撤計程車公司不無關係。有報道説杭州計程車司機一天毛收入約500元,其中交給公司份子錢220元,油費200元,司機只剩80元左右,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而計程車公司一個月竟得到六七千元。媒體還談到上海一輛計程車運營4~5年,計程車公司獲取的毛利潤高達40萬~50萬元,而計程車購價都在10萬元以內,也就是説,用於購買計程車的成本一年時間就能賺回來。這當中多大的暴利空間啊,説“一本萬利”都不為過!

  設想一下:撤了計程車公司,把其所得暴利“補貼”給司機與乘客,將會怎樣?司機可以多得一些,收入提高到合理水準,心情愉快,高高興興為乘客服務。政府通過限定最高價的形式,把計程車價格壓下來,吸引更多人打車,而乘坐計程車的人多了,開私家車的人相應就會少一些,對緩解交通擁堵、改善空氣品質都有好處。有專家研究表明,每增加一輛計程車,可以減少十多輛私家車。大家一想就明白的道理:計程車多了,肯定比私家車多了要好得多。

  不少私家車主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購車費、各種官方收取的稅費,還有停車費、汽油費、保險費、修理費,再加上折舊費,每年的支出不是一個小數目,平均每月兩千元以上,還得忍受尾號限行、難找停車位等折磨。如果計程車成了“準公交”,打車方便,價格夠低,很多人就不會買車。

  從城市公共交通的角度來看,2010年北京市財政補貼公交地鐵135億元以維持低票價,還不是為了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計程車載客量大量提升,又不用財政補貼,司機和乘客都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讓人想不通的是,撤掉計程車公司卻成了大難事。一個擔心無非是運輸管理人員數量有限,難以面對那麼多計程車司機。其實這種擔心純屬多餘,因為現在的社會管理,哪用得著事無巨細,就連計程車公司對司機的管理,也無非是開個會強調一下職業道德,有了乘客投訴處理一下。真要公開透明、法紀嚴明、執法必嚴、違規必糾的話,計程車司機自會自我約束,這與有沒有計程車公司關係不大。事實上,很多計程車公司跟司機的關係,除了“份兒錢”之外,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服務與管理。

  因此,計程車公司根本不值得政府部門如此留戀,留著它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權力尋租、權錢交易、行賄受賄這樣的字眼,因為計程車公司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輕輕鬆鬆掙大錢,所依恃的無非是一個計程車特許運營權。所以,從廉政建設的角度來説,撤銷計程車公司,還可以減少腐敗的機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