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過公共財政的“陳化糧”

時間:2011-10-27 13:50   來源:錢江晚報

  廣州日前公佈2010年審計報告。其中有921個項目支出執行率低於50%,有467個項目執行率為零。88%、86%、84%,預算執行率連續三年走低,政府“有錢使唔出”成了老問題。廣州市人大財經委委員方建平感嘆,“我們在講科學,但是出的問題就是不科學,預算編制不科學。我們應該認識到,廣州公共財政還是比較緊張,需要上的項目很多,有的項目‘零執行’,有的項目卻苦於沒有錢。納稅人的錢形成我們公共財政真的不容易!”

  這真應了那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各地各單位爭著搶著要項目,但卻不爭著搶著執行項目,很多項目竟然成了“陳化糧”爛在了穀倉裏。審計報告顯示,兩年以上沒清理的項目預算款有6億多元,3年以上沒清理的“壓箱底”的資金也不少。古有“文景之治”,説國庫裏錢多得花不完,穿錢的繩子最後都爛了。今天有廣州一些部門預算執行率年年走低,公共財政也陷入“錢多多”的難題。難道真的是富到流油錢花不完嗎?上周,財政部剛剛發文稱,我國每人平均財政收入水準不僅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而且世界排名也處於百位之後。目前,我國財政提供的公共産品和服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為我國每人平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準很低。

  既然還很窮,為何出現“朱門酒肉臭”的局面呢?被曝光的體育局領導在回答為何9個項目“零執行”,12個項目沒完成一半時説,是因為對推進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對此解釋,公眾有理由懷疑這是“有好處就上,有困難就讓”的心理在作怪。盯著好處,於是當初編制預算項目時不考慮項目成熟度,無的放矢。遇到困難,轉而又大談節約才是美德,回避預算編制準確性出錯的責任問題。

  問題是,為何一些部門明明知道吃不掉,但還要吃著碗裏看著鍋裏?在前不久的廣州兩會上,廣州市地稅局副局長林如山披露了這一“財政秘密”。那就是“今年沒花錢,明年照樣也花不了錢”, 越敢花錢的部門越有錢,越節約的部門越受窮。只有花錢預算沒有“績效預算”,公共支出便不會以追求效益為目的。“亂花錢”和“花不掉”其實是決算失靈的一體兩面,前者用納稅人的心血“瞎折騰”,後者讓納稅人的鈔票成了“呆壞賬”。年底快到了,“花錢比賽”和“點錢競技”都不是公眾想看到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