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小學到大專畢業只用了10年時間,15歲就在藍田縣水利局工作……近日,陜西藍田縣人民政府網站上,關於小寨鎮黨委委員薛冬的一則政務公開消息招來不少群眾質疑。記者了解到,針對此事,藍田縣相關部門已展開調查。(《西安晚報》10月10日)
僅10年就獲大專學歷,15歲就開始工作,這樣的“快熟”明顯不合常理。分析起來,隱情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技術錯誤,二是人為造假。在等待相關部門調查還原事實真相的同時,更值得我們追問的是:資訊錄入時間為2008年9月28日,如此荒唐的簡歷在政府網站一挂就是3年,相關部門為何就能熟視無睹,絲毫不覺有問題?
近年來,一些官員頻頻被曝年齡造假、簡歷造假、檔案造假。陜西周至縣審計局副科長姚某12歲時參加工作,被網民戲稱為“童子軍”科長,經查發現其確實在2008年將年齡改小了3歲。昆明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黨煦燕擬任中國貿促會雲南分會副會長(副廳級)的公告發佈後,有網民反映其涉嫌履歷造假,雲南省委組織部稱因群眾舉報的問題正在調查,暫不任用……
然而,盤點關關合合的官員“簡歷門”,發展軌跡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的“三部曲”:先是網友提出質疑,接著有關部門調查,最終造假行為得到證實,當事人受到處理。
難道公眾比有關部門先知先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上,戳穿官員的簡歷造假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比如,12歲參加工作的“童子軍”科長,本身就是一封舉報信,而黨煦燕放棄駐美總裁的身份,到國資公司幹一般員工,更是耐人尋味,十分可疑。
遺憾的是,哪怕簡歷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處成為“禿子頭上的蝨子”,也遲遲未能引起相關部門的警覺,直到公眾和媒體提出質疑才啟動調查程式。
當前,年輕化、高學歷化成為各級各部門選拔任命黨政幹部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官員簡歷造假的利益驅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程式缺乏規範,把關機制不嚴,使得那些“驢唇不對馬嘴”的簡歷,公然在有關部門眼皮底下矇混過關,該提拔的照樣提拔,該升遷的依舊升遷,又在客觀上助長了官員鋌而走險的底氣。
此外,一些造假官員之所以在官場混跡多年,往往並非一個人在戰鬥,背後都有“貴人”相助。從身份、年齡到履歷、檔案“一身是假”的王亞麗,能在仕途上瞞天過海,青雲直上,當上了石家莊市的團市委副書記,就是依仗一批以權謀私、權為私用的領導幹部。從石家莊市交通局原局長王志峰到曾任石家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張振江,都曾充當了王亞麗造假升遷的保護傘。
藍田官員簡歷的諸多疑點,要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代。更希望類似的“簡歷門”不能總讓公眾來敲開,如何舉一反三,完善選人用人制度,增強自我凈化能力,第一時間發現和查處造假行為,提高造假風險成本,這些制度性反思應儘快提上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