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辛亥革命偉大精神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強大動力

時間:2011-10-10 13:14   來源:光明日報

  10月9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全面回顧了辛亥革命100年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奮鬥歷程,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國家完全統一的殷切希望。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辛亥革命的偉大精神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宏偉事業的強大動力。

  100年前,當武昌起義的槍聲劃破長空時,或許並沒有多少人能預估到這場革命將帶給中國和世界的變化。事實是,寥寥數月,各省紛紛獨立,清朝覆亡,共和肇始。尤為重要的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辛亥先驅,滿懷救國拯民的赤子之心,讓“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激蕩在神州大地,中華民族的復興夢由此起航。

  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和骨幹成員,正是一批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觀念的留學生和新式知識分子。與先輩們不同,這個新的群體對於民族和國家的情感,擺脫了一家一姓、忠君愛國的思想藩籬,萌生了近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則吾人之主義,可大書而特書曰:愛國主義”,可以説,愛國主義是辛亥先驅最為突出的特點和思想基礎。正是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國家前途的強烈關注、對民族復興的熱切期望,促使辛亥那一代先進的中國人,把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一批批志士勇於發難,敢於獻身,在血與火的錘鍊中首嘗勝果。

  辛亥革命的意義不僅在於推翻了滿清的腐朽統治,更為重要的是開了共和紀元,綿延幾千年週而复始、興衰輪迴的封建帝制走進了歷史的故紙堆。革命猛烈衝擊禁錮人們的專制主義舊制度、舊思想、舊觀念、舊習俗,為社會注入全新的思想文化觀念和意識,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更讓民族復興的大幕徐徐拉開。

  辛亥先驅的革命理想和民族復興夢想沒有能夠完全成真,因此中山先生臨終前一再告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這無妨于辛亥革命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自此以後,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不論付出多少流血犧牲,這個宏願始終是燃燒在中國人民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召喚和激勵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為之求索奮鬥。中國在“五四”以後,走上一條新的革命道路,並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以雄偉的身姿,昂首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百年回望,今天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大潮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嶄新面貌,或許早已超出了辛亥先驅們的想像,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的赤子之心,依然為他們建構的民族復興夢想所激勵。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合作的道路,為實現全人類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孫中山先生曾向世界莊嚴宣告:“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用更為光明的前景。”曙光在前,光明在前,夢想在前。讓我們團結一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