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問題是經濟!”1992年,當時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林頓抨擊老布希的這句話,今天已經成了批評對手抓不住問題要害的流行語。現在,筆者也想用這句話批評那些籠統主張減稅的經濟學家———“笨蛋,問題是誰在納稅?”
財政部日前公佈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30.9%。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元。多位財稅專家表示,財政收入增速過快引發國富民窮,因此,“未來減稅是稅制改革的目標”(9月19日《新京報》報道)。
看到財政收入迅速增加、總量破了紀錄,就認為“增速過快引發國富民窮”,這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思維方式,而單憑直觀就做出判斷,那就容易犯錯誤。一般公民犯這樣的錯誤不值得大驚小怪,財稅專家也犯這樣的錯誤,就不應該了,因為這如果不是水準太次,那就有故意搗亂之嫌。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看一個國家財政收入是不是過高,不能只看總量達到了多少,而要看其佔GDP的比重。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全部稅負佔GDP比重不僅不比西方國家高,甚至低於不少發展中國家。
據統計資料,2003-2007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從32605億元增長到77608億元,佔GDP比重從24%上升到約30%。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7)》公佈的2006年數據計算,我國政府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不僅長期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而且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那麼,今年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其所佔GDP比重是不是增加了呢?沒有。因為今年的GDP總量將突破40萬億元,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反而會下降到25%左右,回歸到新世紀初的水準,因此其實並不存在“增速過快”的問題。
當然,筆者認為不存在財政收入“增速過快”的問題,並不是認為目前稅負就完全合理了,而是説,不應該籠而統之地談減稅,而應該有升有降,具體來説,就是應該為普通民眾減稅,而應該讓富裕階層多納稅,比如個稅起徵點雖然調整到了月收入3500元,但這仍然是一個偏低的起徵點。更關鍵的問題還在於,目前中國稅收主要在一次分配,即生産環節上收,也就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西方國家的稅收主要在二次分配,即個人所得稅和財産稅。增值稅通常會被商家轉嫁給消費者,而企業所得稅則往往會被老闆從工資總額中扣除,起不到調節貧富差距、使稅負合理化的作用。所以在這一點上,中國確有和國際接軌的必要。
“國富民窮”是不應該的,但“民”中是有窮有富的,窮人不能再窮,而富人則應該為這個讓自己獲得了最大利益的國家多掏點腰包———財稅專家如果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從“笨蛋”名單上除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