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自行車,多點“永久牌”

時間:2011-06-20 13:58   來源:錢江晚報
  新華社報道,山東省公共機構節能辦公室日前向24家省直單位免費發放100輛公務自行車,試點推行3公里範圍內外出辦公使用公務自行車出行。

  這些年,公務自行車漸成時尚。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帶頭騎車開會,呼籲綠色出行。各地也多有小範圍試點。其利國利民健身效果不言而喻。正如山東省公共機構節能辦公室董奕斌所説,試點用意在於倡導機關工作人員儘量選擇綠色交通工具出行,減少使用公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在我看,騎車辦公不受堵車之苦,提高辦事效率,倡導綠色環保,順便鍛鍊身體,可謂一舉四得。

  當然低碳出行,做個時尚達人也不是沒有代價。英國倫敦市長約翰遜是政壇自行車名將,結果有一天騎車時撞上了遊行群眾,被當場認出狼狽不堪,遭到BBC等在場媒體圍追堵截。同樣,我們一些脫離群眾太久的官員,真讓他們天天騎車上班恐怕這個心理門檻也不容易克服。

  另一個很大的尷尬就是“門難進、臉難看”。在保安乃至一些地方公務員心目中,公車豪華與否是身份和權力的標誌。如果我們單純地把改革的希望寄託于公務自行車,那麼很可能墜入另一個“錢穆制度陷阱”。國學大師錢穆早就説,中國很多問題的癥結在於,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制定一個制度來防止它。結果制度越來越多,往往造成前後矛盾、執行困難,反而失去效率與效力。同理,我們如果不敢動公車改革一根汗毛,卻鼓勵公務員騎車辦公。結果就會變成某些領導照樣公車出行,而普通公務員卻只能騎車辦公。奧迪暢通無阻,“鴿們”卻門都不讓進。

  如何給公務自行車貼上“永久牌”?我想,還是要首先執行好溫總理的“三公消費”零增長的精神,讓公車改革和公務自行車推廣兩個輪子走路。只有讓公眾看到隨著公務自行車的風行,公車數量因此減少、費用年年降低,公車不再私用。進而破除特權思想,讓公務員回歸一個個普通的“騎自行車的上班族”。公眾才會相信,公務自行車不是什麼“能源環境日”的一日秀。(付瑞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