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一標價”新政能走多遠

時間:2011-05-24 14:06   來源:紅網

  作為穩控房價政策的一項主要措施,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商品房明碼標價新政規定,無論新售商品房還是二手房,都要從5月1日起明確進行“一房一標價”,並高調進行了前期宣傳和執行情況檢查。新政實施已近滿月,但就目前情況看,與發改委的高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品房經營者們卻很一致的低調——要麼不按規定明碼標價,規避實質標價內容;要麼根本不標價,或明或暗對抗“一房一標價”。那麼,“一房一標價”政策執行起來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其實都知道,一項政策執行的徹不徹底,效果理不理想,主要取決於這樣幾個因素:一是政策本身制定的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及時必要和順乎民意;二是政策是否宣傳到位;三是監督政策執行機關監督是否及時、到位;四是地方政府是否全力支援;五是被執行人是否認識到位。

  具體到此次的“一房一標價”新政,從制度制定的初衷、時間點,到標價的具體內容等措施,可謂立意高遠,卡點及時,內容細緻,民心期盼,部署科學,而且在政策的執行上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前期宣傳工作。但到實際執行中,卻仍問題多多,主要原因就在於:一是各地各級價格部門對政策的認識還沒有達到高度的統一,認識存在偏差,導致工作不及時、不嚴、不細、不深入;二是很多地方政府還高度依賴“土地財政”、“房産政績”等現象,不重視、不積極甚至消極對抗“一房一標價”政策,全力支援更無從談起。再加上各級各地物價部門絕大部分時候依附於當地政府,“聽命于地方政府”、“看領導顏色行事”現象在所難免,各自為政,不積極、敷衍應付等問題的出現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者,“一房一標價”規定要求標明開發企業名稱、預售許可證、土地性質、土地使用起止年限、樓盤名稱、坐落位置、容積率、綠化率、車位配比率,以及當期銷售的房源情況和每套商品房的銷售狀態、房號、樓層、戶型、層高、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等,對標價內容和方式進行了細緻規範,這就涉及了土地、城建、規劃、房管、物價等眾多部門,如果僅靠物價一家來監督這項政策的執行,便如同“隔鞋瘙癢”一般,政策執行不到位、監督不到位便在意料之中。

  最後,房地産經營者對政策的認識不夠深刻也是導致“一房一標價”政策擱淺(至少目前可以這樣説)的主因之一。這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説房地産經營者還沒有把這次“一房一標”穩控房價政策當做是國家穩定經濟形勢的大事、要事來執行;二是對此次“一房一標價”政策違規後果的認識不足,認為這又是一個走過程的政策。

  因此,我認為,此次商品房“一房一標價”政策要有效落實,不能奢望僅靠物價一家就能把這項政策執行好,把過熱的房價很快降下來。關鍵要工作創新,發動全民。各地方政府要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為國家、為人民負責的角度,徹底拋棄或改掉“土地財政”、“房産政績”等不正常思維,真心全力支援穩控房價政策,各有關職能部門齊心協力,發揮“組合拳”威力,加強相關教導和培訓,加大違規處罰力度,使違規者得不償失,此新政方能有效長久。否則,“一房一標價執行即死”便離我們不遠了!(余明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