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官場禮儀,是對社會道德的不斷擠壓

時間:2011-05-23 14:16   來源:紅網

  “中巴車的座位比較多,領導應該安排在裏面靠窗的位置,然後是第二領導、秘書、翻譯……”在廣西某重點高校一堂主題為“職場禮儀”的就業指導課上,授課老師周大鵬(化名)強調,“這些順序不能隨便變動,尤其是領導的位置。”不僅僅是就業指導課,在廣西、湖北、福建等地一些大學開設的人際關係、社交禮儀等校級選修課上,也有涉及如何跟領導相處的教學內容。

  官場禮儀確實存在,但並不因此“存在就是合理的”。對於吃這一套的官員來説,有求職者講究官場禮儀,他很高興,很受用,自然會善待求職者。不排除有不吃這一套的官員,對這樣的官員,太多的官場禮儀或許會帶來負面印象。從社會角度,所謂的官場禮儀,是建立在官本位基礎上的人與人相處之道,官本位早已被社會所詬病,官場禮儀也就沒有存在的合理性。

  社會確實存在官本位思想,並相當嚴重,老師授學生官場禮儀對學生也許是有用的。但是,當官場禮儀與社會基本道德相衝突的時候,還是應取社會基本道德,舍所謂的官場禮儀。特別是對授人以漁的高校來説。一則,官場禮儀並不完全有用,二則,官場禮儀與社會整體發展趨勢相衝突,也許暫時有用,從長遠來看,不但沒用,鑽到裏面去了,反而是有害的。

  高校之所以熱衷於傳授官場禮儀,與實用主義在高校氾濫有關。實用主義與傳授理論,追求理想的高校應該是格格不入的。不是説高校授課時完全不講實用,而是當實用原則明顯與社會基本道德相衝突時,應捨棄實用原則。社會基本道德是指被社會普遍認可,民眾有共識的道德,這種道德底線,不能被突破,一旦被突破,社會秩序將受到衝擊。

  有評論為講授官場禮儀的高校辯護,認為取消官場禮儀課,需要先消除社會官本位的土壤。這些都是不對的。講授官場禮儀可能有用,但有用並不一定合理,況且不一定有用。取消官場禮儀,最先應該從教師開始。社會道德弊端,只有從事理論研究的人才認識得更清楚,也只有他們才批評得更徹底。並且,傳道授業解惑對於社會基本道德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受老師的影響是最大的。

  不能指望既得利益的官員去批評並改變官場禮儀,也不能指望民眾用自己弱小的力量去改變官場禮儀。既如此,如何改變官場禮儀?明知道官場禮儀不好,又沒辦法改變,不是等著社會腐朽敗壞下去嗎?高校是改變社會落後思想的策源地,為此,改變這些陋習要從高校開始。高校公然傳授被社會廣為詬病的官場禮儀,實在需要反思。(鄧線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