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典和論壇該“減肥”了

時間:2010-07-16 10:14   來源:解放日報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財政部、國務院糾風辦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開展清理摸底工作,減少過多過濫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舉辦上述活動要堅持規模適度、數量適當、經費合規。筆者認為,此項規定切中時弊,名目繁多的慶典、論壇之類,該減減肥了。

  誠然,一個地方、部門或單位,為自己領域內的“大事件”搞慶典,有助於樹立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力,為日後發展留下歷史性一筆;圍繞某個重大主題開研討會、論壇,與會者之間可以交流經驗,激蕩思維,廣交朋友,促進工作開展。

  但問題是,近年來一些部門和單位搞慶典、論壇之類,過多過濫,經常犯“名不副實”的毛病,且花錢大手大腳。一件並不重要的事情有了“開端”,非要搞個掛牌、成立儀式,且現場綵球飄舞,鼓樂喧天,地毯鋪設,嘉賓如雲,排場很大。一些學校搞校慶,校內有設施先進的演出場所,卻放著不用,喜歡花十幾萬元租下外面的音樂場所,請來專業樂團和歌手,舉辦規格頗高的文藝演出,顯示其“品位”。有些研討會、論壇,上百名與會人士中,只有寥寥兩三個外國人,也被冠之以“國際研討會”、“國際高層論壇”。頻繁的論壇,催生了演講“專業戶”。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週時間裏,兩個不同單位舉辦的不同論壇上,出現同一個演講者,演講題目不一樣,但裏面內容卻一樣。再細細聽一些演講者的“高見”,要麼羅列從網上蒐集來的數據,要麼重復早已是共識的觀點,同時夾帶點“私貨”——介紹自己單位的業績,令聽眾感到乏味。如此慶典和論壇,著實勞民傷財。

  明知會浪費不少人力物力,一些單位為何對慶典和論壇如此熱衷?究其原因,有些單位領導想借此作為炫耀自己政績的機會,作為跟上級領導拉關係套近乎的機會,有的甚至借機給受邀的上級領導塞“紅包”,給上級領導的題詞奉上數額不小的“潤筆費”,可謂“功夫在詩外”。也有一些單位是因為“經費花不完”而舉辦論壇。如,一些大學的學院,憑藉“重點”、“高水準”學科的名頭,每年可以獲得不少經費。如果錢花不完,那麼第二年就難以申請到那麼多經費了。所以,“只能”依靠舉辦國際論壇,迎來送往、請客招待、發放禮品、組織參觀旅遊,能花去不少錢。還有一種是攀比心態,有的單位經費並不充裕,但是看到兄弟單位搞慶典、開論壇熱熱鬧鬧,怕輸了面子,咬咬牙也弄出一個“高規格”。

  論壇到底為何而開?慶典究竟是誰的節日?這個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好好想一想。當前我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許多新現象新問題有待各路專家分析研究。論壇,應該為有真知灼見者提供舞臺。至於慶典,不該是領導的節日,明星的聚會,應該是吸引普通群眾參與和共用的盛會,在這場盛會中各方總結經驗,厘清思路,明確今後發展目標。

  國家四部門在聯合下發的通知中提到,要通過清理摸底工作,“為建立健全控制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進一步促進黨風政風建設”。可見,開怎麼樣的論壇,花多少錢搞慶典,不是一個地方自個兒的事,而是關係到黨風政風建設。所以慶典和論壇亟待嚴格控制,而且從制度上解決問題。(徐敏)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